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书写有色答卷

2025年11月06日 9:53 1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擘画了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宣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决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被置于首位。这也为有色金属工业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指出了前进方向。

“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掌舵领航,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锚定奋斗目标、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阔步前行。“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5年。这5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正加快由传统制造向先进制造迈进。5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整体运行平稳,生产保持合理增长,投资保持增长,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及利润持续增高。截至2024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超过7900万吨,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幅为5.9%。特别是以锂、硅等品种为代表的矿产量大幅增长,为我国“新三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十五五”时期,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复杂的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有色金属工业应该更加深刻地把握未来5年发展大势,认清有色金属强国建设所处的新形势、新阶段,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有色力量。正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在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所说,今后5年,有色金属工业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发力,取得新的突破。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有色金属行业要按照“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总要求,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要锚定高端化目标不放松,主动把握行业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发展,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锚定智能化目标不放松,围绕企业核心功能,加快有色金属产业数智化体系建设,为企业增效赋能;要锚定绿色化目标不放松,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转型,取得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绩。

有效协同上下游产业发展。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有色金属战略性重要、金融属性强。近几年,铜、铅、锌等冶炼加工费变化无常,加工成本倒挂;锂、硅、钴等新能源金属价格剧烈波动,触及成本底线,造成很大被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从行业角度看,我们必须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努力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动态平衡。全行业要加强自律行为建设,提升软实力,增强应对国际矿业巨头谈判话语权。要避免新能源矿产“赛道”各种非理性行为,促进上中下游各环节战略合作与协同发展,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共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循环畅通、提质增效。

全方位应对国际竞争环境变化。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竞争环境变化的挑战是来自全产业链、全方位的。近年以来,美国政府频繁发起贸易战,对我国出口产品增加高额关税,国际贸易形势日益复杂严峻。行业企业要坚持底线思维,练好内功,站稳脚跟,积累实力,积极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国际局势。

统筹原生与再生有色金属的关系,高水平抓好循环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随着资源瓶颈加剧,低碳绿色循环理念深入,“十五五”时期,扩大“再生替代原生”已是大势所趋,再生金属已经成为资源供给的重要渠道、节能降碳的重要支撑、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学习领会好、研究阐释好、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为中国式现代化书写有色答卷。

责任编辑:任飞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