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政府投资机制,激活商业性探矿市场
2005年06月04日 12:56
144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创新政府投资机制,激活商业性探矿市场
面对我国固体矿产资源短缺、地勘行业萎缩的严峻局面,分析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现状,透析我国资源短缺、地勘行业萎缩的主要原因,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刘建明、刘红涛等矿产资源专家结合近年来与内蒙古东部各级政府成功的合作实践,探索新的政府投资模式和政府职能机制,推出创新政府投资机制,以政府少量的引导性投资,激活繁荣我国商业性探矿市场,快速壮大我国地勘事业的对策。这些分析与对策,对各级政府高层破解当前国家资源紧缺瓶颈难题,尽快发展探矿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现状分析
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资源消耗的急剧上升,而我国资源保障程度却一路下滑,对国外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2004年我国铁矿石的55% ±、 铜金属的70%、氧化铝的45%、铬铁矿的90%、钾盐的77%靠进口。而国际矿产品价格不断飙升,2005年我国钢铁行业含恨接受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71.5%的现实。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在1000—2000美元的区间为钢材消费快速上涨阶段,而我国人均GDP在2003年刚刚跨过1000美元大关,我国旺盛的资源需求增长还将持续。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报告,我国目前在产的金属矿山大多数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目前已有2/3呈现老化状态,保有储量严重不足,再加上近些年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许多矿山资源枯竭,“四矿”问题危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该报告预测,2010年前后将是我国大中型矿山关闭的高峰期,将从目前的415座减少到188座。
值得指出的是,强劲的“中国需求”让国际矿业集团大赚其钱。如澳大利亚的BHP公司一转多年亏损的局面,2004年下半年的六个月就盈利28亿美元,创下历史最好纪录。BHP预计国际矿产品价格还将高位运行,决定充分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2005年投入27亿美元全面更新公司的技术设备,争强企业竞争力。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在技术装备上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也正是这个BHP公司近日以铁矿石断货威胁中国,竟然提出100%的上涨幅度。
矿产资源安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矿产资源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日等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中国经济崛起采取遏制政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战略大国,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国家安全的角度,其资源战略必须立足国内,而不能过度依赖受制于人的国际市场。可以说,我国地矿勘查行业的崛起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资源短缺、地勘行业萎缩的主要原因透析
从深层次来看,目前的资源短缺和地勘行业萎缩是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进程滞后所带来的累积性负面效应之一。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投资,地质队找矿。进入市场经济后,国家把探矿定义为商业性活动而推向市场,国家不再投资(只投资公益性地质);地勘队伍改制企业化,靠市场求生存。然而,探矿投资具有风险高、周期长、技术性强等特征,使社会资本很难进入探矿领域。从而出现国家不再投、社会不敢投的局面,我国的商业性探矿市场一直没有形成,探矿工作不断萎缩,地勘队伍没活干,新增储量远跟不上消耗量,矿山后续资源紧张,资源枯竭矿山越来越多,国家资源保障程度不断下滑。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油气能源的勘查投入大致保持平稳,但对固体矿产的投入却严重下滑。据统计,原地质矿产部的固体矿产地勘实际工作经费从80年代的年均44亿元减少为90年代后期的20亿元。1999年的油气勘查费用为178亿元,钻探进尺245万米;而固体矿产则分别只有14亿元和59万米。1993-2002的十年间,固体矿产的地勘队伍基本处于以“养人”为主的状态,没有经费开展找矿勘查,更没有钱来更新技术设备。
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易发现、易识别的地表露头矿越来越少,隐伏矿和深部矿成为找矿主体,找矿勘查难度急剧增大,找矿工作停滞不前,传统勘查技术日显其绌,找矿风险越来越大,探矿成本越来越高。而且,固体矿产探矿领域欠账太多,地勘队伍严重老化,技术人才大量流失,装备陈旧,技术落后,中国的地勘业举步维艰。近年急剧增长的资源需求掀起了我国的新一轮找矿高潮,中国的地勘业和矿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许多投资者都亲眼看到了矿业开发的高利润、高回报,大都有意投资矿业。然而,投资者通常不愿意涉足前期的探矿领域,就因为探矿投资具有风险高、周期长、技术性强等特征,探矿项目的成功率通常小于5%,大型矿山从找矿勘查到建矿开发需6-8年的周期。因此,创新机制,尽快激活繁荣我国的商业性探矿市场、增强我国地勘企业的科技实力和总体竞争力、重振我国的地勘事业,已经刻不容缓。
三、政府投入的资金实现良性滚动与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尝试
政府投入少量的引导资金和政府掌握的各种政府资源与高新探矿技术相结合,为社会投资者筛选出好的探矿项目,然后以招拍挂的方式有偿出让探矿权,有效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探矿领域,激活探矿市场,在实现探矿投资商业化、市场化的同时,使政府投入的资金实现滚动可持续发展。根据近年来中科院刘建明等科研人员与内蒙古东部各级政府成功的合作实践,证明这样的政府投资机制创新模式是切实可行的。2004年他们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政府合作,旗政府出资160万元对6个矿点利用高新探矿技术开展快速探测和评价,仅仅半年多时间就向社会推出5个商业性探矿项目。其中的龙头山银多金属矿床探矿项目通过竞拍被河北张家口铅锌集团和河南豫光金铅集团以4560万元的高价联手获得,目前1600万元首批付款已经付给,旗政府将其作为2005年的探矿经费。而企业已经进场开工了首期工程。实际上,只要有了好的技术支持和好的投资环境,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有意投资区域性地质矿产调查,以加快探矿进程(因为目前的政府投资力度小,进度慢,这些企业不愿等待)。
近日在内蒙古赤峰市,北京宏元达投资公司和中色建等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陆续投资启动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具体操作方案是:企业对那些资源前景看好的区块向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申请投资开展区域性矿调。企业的回报是,在区调工作期间国土资源部门不给别的企业在工作区范围内新设立矿权(向社会冻结矿权申请的时限主要在区调工作期间及其以后的3个月),而投资企业则可以根据区域矿调的成果优先登记探矿权。但在工作结束后的3-6个月内必须把区域调查的成果上交国土资源部门作为公益性地质成果向社会公开。这一创新机制的试点成功,将可能进一步激发企业投资地质矿产勘查领域的热情。
四、探索新的政府投资模式和政府职能机制的对策建议
探索新的政府投资模式和政府职能机制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快速有效地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探矿领域并获得好的投资效益。只有这样,我国商业性探矿市场才能够繁荣,我国地勘业才能壮大,国家才有资源保障,地方经济才能发展。
长期从事矿产资源领域研究的专家中国科学院刘建明与刘红涛教授认为,政府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引导性投资,技术支持,营造投资环境。
政府投资包括中央政府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各级地方政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两大块投资。政府的投资是少量的引导性投资,约占总投资的10%为宜,目的是为社会投资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和激活市场。政府投资应具有导向作用,并达到宏观调控、整体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这正如建设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或工业园区。
政府的投资应该主要投放在三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电、水、通讯等),二是打造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项目,三是为投资者提供技术支撑。
因此,专家认为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激活繁荣商业性探矿市场,政府投资的方向是:一是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主要指区域性地质矿产调查(属于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的范围);通过上述商业性探矿招商项目的价款回收(即探矿权价款回收),可以达到回收政府投资资金并滚动发展的目的。具体而言,区域性地质矿产调查获得的物化探异常和矿点可以利用高新探矿技术开展快速评价,快速筛选出资源前景好的探矿靶区作为商业性探矿项目推向市场,一方面招商引资繁荣商业性探矿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探矿权的招拍挂回收矿业权价款,达到资金回收目的,并可能逐步滚动发展成为具一定资金规模的、区域性(地方性)的、具有长效机制的探矿投资基金。这可能是使我国地矿勘查业繁荣壮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策。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困扰着我国地堪业的“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地质与市场投资的商业性探矿之间怎样衔接”的问题,这可能也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二是不断推出风险小、资源前景好的商业性探矿项目,招商引资,目的是由政府承担前期探矿风险(因为越是探矿工作的前期阶段风险越大)。为了充分调动参加工作的各地勘队伍的积极性、支持地勘队伍的企业化进程,专家提出将每个探矿权回收资金的30%±直接转为该探矿权工作的地勘队伍的资本金。为 了 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建议每个探矿权回收资金的20%±进入地方财政收入 。剩余的50%积累起来作为当地的探矿投资基金。
三是提供找矿勘查的高新技术支撑。这也是壮大我国地勘业、提高与国外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之一。随着探矿难度的不断增大,如果缺乏好的探矿技术,不仅社会资金很难进入探矿领域,而且政府的引导性投资也很难优选出资源前景好的商业性探矿项目。在我国目前尚没有实力足够强大的矿业集团的现状下,新一代探矿核心技术体系的研发构建还得以政府组织的科技攻关为主来实现。刘建明等人近年有针对性地集成了目前最先进的、具有透视功能、快速高效的浅层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在大兴安岭地区开展了找矿新技术方法研究和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找矿成功率、缩短了找矿周期、降低了探矿风险和找矿成本,为快速优选商业性找矿靶区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成为地方政府加速矿产勘查的技术推进器,也成为许多企业进入风险探矿领域的技术支持。
四是鉴于探矿投资风险高和周期长的特点,各级政府为企业的进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各级政府在投放引导性资金的同时,还要提供好的风险探矿投资政策、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包括健全矿业权市场)、优惠贷款等。当然,政府的主导作用不能丢,要充分利用各种政府资源,起到宏观调控、整体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含量、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