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期货市场拥有相当程度的世界话语权
2005年05月31日 16:22
90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上海期货市场拥有相当程度的世界话语权
上海期货市场近几年来异军突起,中国期货业的“上海品牌”已初步确立,规模和影响正不断扩大。在全球商品市场,铜、燃料油的“上海价格”、“上海库存”已拥有相当程度的话语权。
5月28日在上海召开的“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虽然是一个规格并不太高且具有很强专业性的会议,还是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迎来了国内外400多位高级别的官员、专家、学者及实力雄厚的投资者与会。
统计显示,2001年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成交量逐年快速增长。成交金额2001年仅为8600亿元,2002年一举达到1.6万亿元,2003年突破6万亿元,2004年跃上8万亿元,交易量占全国三大期货交易所总量的57%。
以铜期货为例,目前,上海不仅是中国国内铜市场的定价中心,而且已经成为国际铜期货市场的三大定价中心之一。世界最大产铜国智利的政府铜工业委员会月报,定期跟踪报道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数据;上海期交所制定的铜期货“交割规则”,已经同世界老牌期货市场伦敦金融交易所(LME)的有关规则一样,成为世界铜生产商进行仓单注册的国际性标准。实证研究也表明,现在上海期货市场对LME的影响力超过了30%。
燃料油期货是去年8月25日才实现上市的新品种。尽管推出还不到一年,但其价格已经与国内现货和国际市场形成互动。目前,全球最大的燃料油纸货市场新加坡市场对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燃料油期货行情十分关注。事实上,上海燃料油期货所反映出的中国燃料油市场供需关系的“中国价格”,已经对燃料油市场的“新加坡价格”形成牵制。参加这次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的国际能源署官员劳伦斯(Lawrence Eagles)在发表演讲前说:“世界都在关注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姜洋博士对记者说。“从表面上看,衍生品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然而,衍生品交易的作用在于将投资风险从风险厌恶者转移到风险偏好者那里,从而使得每一个参与者都实现了与其相适应的风险水平,结果是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基础市场。在投资日益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如果不利用衍生产品的对冲和价格发现功能,才是最大的风险。”这番话最好的注脚,便是我国最大的铜生产企业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铜期货实践。
江铜集团是我国较早参与期货市场的国有大型企业。十多年来,这家企业一直利用期货市场为企业经营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如今,他们的生产计划的制定和经营业务运作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期货市场。江铜集团副总经理王赤卫在参加此次论坛时就十分明确地说:“结合对行情的判断和企业年度经营目标,江铜集团有效地把握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比价关系,灵活地对自己的头寸进行了保护,实践表明,这种操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在去年的论坛上,其总经理何昌明也就江铜的实践认为,期货交易给中国铜企业打开了通往国际化经营的通道,提高了风险和防范意识,进而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推动了中国现代铜工业的发展。“中国铜企业20年的变化,追根溯源是依靠科技进步和资本市场两个轮子,其中期货交易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他说。
诚如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梁树和所说,以期货价格作为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基准,已经成为世界通行规则。中国要积极适应国际规则,通过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石油期货市场,参与规则制定,使国际油价的形成过程能反映我国的市场供求关系,体现我国的国家利益。
从这个角度而言,“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是一面镜子,它所映射出的上海期货市场发展吸引世界“眼球”只是一个“虚像”,其背后的“实像”,乃是世界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关注--中国的市场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也越来越需要利用期货市场这一为我国的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安全气囊”。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