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论]现货下跌拖累 上海期铜近弱远强
2005年05月27日 9:56
37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分析评论]现货下跌拖累 上海期铜近弱远强
主要受现货铜价回软的拖累,近来异常坚挺的上海期货交易所近月期铜合约走弱。
25日,尽管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期铜反弹约每吨20美元,但昨天(26日),沪铜各主力合约呈冲高回落走势,盘中高低落差达400余点,近期合约甚至不涨反跌,其中当月合约起到领跌作用。
尽管期价一度反弹200多元,但昨天上海地区的现货铜实际成交价每吨反而下降300~400元;一周以前现货升水还高达每吨2100~2300元,但现在已收缩了1000元,回落到仅1200元左右。根据上海华通有色金属现货市场报价,昨天下午的现货铜成交价再度跌破每吨34000元大关,最低为33770元。近一段时间,LME铜市的现货对三月期升水不断扩大到180美元以上,显然有专业人士在利用库存下降进行挤空操作,以求解套被困的高位多头。但国内铜市无论是现货升水,还是沪铜合约间差价却反而在压缩,这主要体现在现货铜市的供需状况发生变化。
第一,进口铜到货量的增加。由于4月份以来国内外期铜比价的急剧恢复,精铜进口的静态盈利高达2000元以上,导致精铜进口兴趣激增,有消息称,连一些搞电脑的、以前从来没有参与过铜进口业务的公司都进来凑热闹。大量的订货将在5月底和6月份集中到港,除去正常的贸易进口量,基于高额利润的突击性进口规模显然要比平时高出3万~5万吨。有业内人士估计,5月底6月初将有高达5万~10万吨的进口铜集中到岸。正因为存在将有大量进口铜到货的预期,虽然市面上供应压力尚未体现出来,但近一周来贸易商和现货市场始终无法摆脱这种心理压力。有关进口船货到岸的消息,对昨天的现货市场造成了明显的压力。但对于具体到货量的多少,笔者询问了不少现货贸易商,大都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中国的大量进口,必然加剧国外现货铜供应的紧张,这种跷跷板效应,也给近期外盘库存的持续大幅下降和专业人士通过拉高现货升水来达到挤空目的提供了依据。
第二,国储局释铜。根据有关方面消息,上周国储局向市场投放了1万~1.2万吨储备铜源,不论是出于正常轮库还是平抑铜价等何种目的,客观上起到了短期内增加市场供应,缓解供给紧张的效果。该消息传出后,一度造成沪铜当天暴跌1000多元。据称这些铜自上周五左右开始面市,预计很快为市场所消化,但近期现货价格的回稳估计也与储备铜投放市场有一定关系。
第三,消费淡季即将来临。每年的6~7月份为铜消费淡季,部分用铜企业将减少对铜的消耗。今年中国电力短缺估计仍高达3500万千瓦,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逐步临近,用铜企业集中的苏浙地区又可能因为拉闸限电而无法正常开工或满负荷生产,这必然会造成铜需求的下降。
供应的阶段性增加和需求季节性减少,对于国内铜市来说其利空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铜价跌势形成后,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下,铜生产商的保值积极性将提高,而用铜企业和贸易商购买和备库的热情则相应下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进口铜到货量的进一步增加,现货市场供给短缺的局面将得到较大改观,现货铜升水也将进一步缩小,甚至不排除现货出现贴水的可能。另外,现货的走弱将导致沪铜合约间的巨幅基差不断压缩至1000元以内。在供需基本面的彻底逆转的背景下,无论是现货,还是期货铜价,都将踏上理性回归之路。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