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论]从全球经济增长看铜价转势:战略性抛空时机未到
2005年05月27日 9:55
48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分析评论]从全球经济增长看铜价转势:战略性抛空时机未到
全球铜消费与全球经济增长存在着明显的关系。例如,2004年第四季度中国铜消费增长率为13%,与同期工业增长率(14%)和国民市场总值增长率(9.5%)大体吻合。同期,美国铜消费增长大约10%(同期工业增长率4.4%),日本铜消费增长率5%(同期工业增长率1.4%),而欧盟国家铜需求较弱,工业增长也不高。
2005年,全球主要四大经济体的大致经济发展状况如下:
美国:2004年,美国经济承受了石油价格飙升、就业市场复苏乏力和利率上调带来的压力,实现了稳定的增长。2005年美国经济继续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政府的减税措施、“中性”利率水平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以及美国经济所具有的自主增长能力。2005年影响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为高油价、巨额赤字以及美元汇率等问题,但这些对美国经济不构成直接威胁,因此2005年美国仍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中国:2005年中国政府预计全年增长速度在7%—7.5%。但从国内第一季度的GDP增长速度来看,笔者以为政府低估了其增长速度,全年可能在8%或者更高一些。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包括不断攀升的产成品价格、美国利率以及人民币汇率等问题。总的来说,2005年中国经济将会保持相对平稳的较高增长。
欧盟:不断滑落的消费者信心、攀升的失业率和变化的商业信心将使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另外,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将会延续,但低利率将不会促进经济的增长,高失业率将降低国内的需求,坚挺的欧元也对出口不利。
日本:日本经济受不断攀高的油价和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拖累,近期的数据显示其经济增长速度正在趋缓,甚至已经陷入轻微的衰退。从日本第三项指数及核心机械订单可以看出,消费者信心在下降,家庭支出在减弱,失业率在上升,工业生产较为疲弱。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的Tankan商业调查处于近十年来的最好水平。Tankan商业调查显示,日本的企业主对经济前景保持乐观态度,并认为在下一年度内油价的高涨对商业状况的影响是有限的。另外,日本央行期望在2005年晚些时候提升利率,以改变宽松的货币政策。
对于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的状况,部分权威组织预测如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3%,呈现逐渐减缓的态势。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3.5%,欧元区将达到2.2%,日本将达到2.3%,中国将增长7.5%,印度将增长6.7%等。
英国权威预测机构Consensus Forecasts 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在2004年增长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后将略微有所回落,增幅将达到3.1%。2005年世界经济的引擎仍将是美国和亚太地区,美国经济增长将达3.4%,仍是发达国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与2004年一样,亚洲地区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者,2005年该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4年经济增长缓慢的欧元区、日本等2005年经济仍不会有大的起色。
世界银行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达到2.9%,是国际机构中预测经济增长最小的。美国2005年经济将增长2.8%,日本将与上年持平,仍保持1.3%的增速。欧元区经济增长将达到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为2.1%,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将继续保持较高速增长,达6.6%。
纵观全球,没有哪个重要的经济体正在走向衰退,虽然全球紧缩的货币政策、不断膨胀的财政政策以及不断攀高的能源价格将使全球经济增长率略有放缓,但仍会保持平稳增长。
中国和欧元区国家在世界铜消费中各占11%强,但只有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持续,而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增长是非常缓慢的。俄罗斯与印度铜的消费增长也很快,但只占全球的5%。美国2005年的经济增长将放缓但仍保持活力,日本的衰退仍将延续,台湾2005年经济增长将超过韩国,但铜的消费却会减少。
以发展的眼光看,2005年铜的宏观供需情况比2004年更乐观一些。其根本因素是铜供应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铜需求的增长速度。
根据高尔德·费尔德兹金属信息预计,2005年铜的供需缺口将从2004年的80万吨减少到12万吨,供应从2004年的1583万吨增加至2005年的1717万吨,增长率8.6%,需求则从2004年的1660万吨增加至2005年的1729万吨,增长率4.2%,供应增长是需求增长的两倍。
据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和Macquarie银行各自的预测,2005年全球的精铜产量将分别增长7.17%和7.85%,2005年全球铜需求的增长率将回落至4%—5%。因此2005年全球精铜的供求关系将向紧平衡方向发展,但仍然会出现一定量的供应缺口。
总之,铜市场的基本面仍然偏紧,但较2004年大有改善,2005年的供需状况将逐步过渡为“紧”平衡。
一方面,供需缺口仍将使铜价保持在一定的高度。目前支持铜价的因素还未出现实质性的变化。因此,LME铜数月来一直保持在3000美元上方。一百多年来,铜价曾6次冲上3300元/吨的高点,但前6次都仅仅是价格触及高点之后接着就出现大幅度回落,技术图形上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尖顶。但是在今年4月12日伦敦铜创出3339美元/吨的百年高点之后,价格虽有大的回落但是又被迅速拉回,这是铜市场自身走势的真实反映,上下振荡所积蓄的能量将使铜在高位的运行时间变长。因此,笔者预计期铜将以时间来换取空间,在构筑一个复杂的“大顶”、消化了前期的坚实基础后将迎来历史性的转变。
另一方面,宽松的基本面对铜价的提升将有所限制。期货市场是反映预期的,由于支持铜价高位运行的因素正在慢慢发生变化,因此铜价继续上行的能量在逐步减弱,市场环境在朝着不利铜价上涨的方面转化。因此期铜价继续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在熊市来临前走出向上假突破的可能性。
目前LME铜价回落至3000美元附近,近期的盘面显示其格局偏弱。由于回落幅度较大,短期的技术性反弹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从趋势上看,铜价的上涨趋势仍然没有被破坏,牛市的延伸将使铜价保持高位运行、振荡盘整的态势。笔者认为,在经济相对乐观和铜供需矛盾逐步趋缓的背景下,笔者预计在2005年第四季度至2006年第一季度,铜价有可能出现转势。目前,铜价的上涨趋势没有改变,抛空依然为时尚早,投资者近期不宜追空或战略性抛空。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