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论]2005年钨矿产开发及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
2005年05月23日 14:55
94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分析评论]2005年钨矿产开发及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
李兴文 祝修盛
钨是我国在世界上具有优势地位的稀缺资源,由于它的特有的性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的增长,对钨的需求在逐年增长,同时钨资源的消耗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加快。从1991年开始的对钨的治理整顿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了,但取得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为了促进钨业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对钨的需求,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钨行业的治理力度。
一、目前钨资源状况
1、世界钨资源
我国钨储量在世界上的地位目前仍占首位,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2年公布的世界钨储量情况,中国的储量基础(钨含量)为110万吨,占世界的35.5%。
表1 世界钨储量情况(2001年) 单位:W万吨
国 家 储 量 储量基础 国 家 储 量 储量基础
中 国 77.0 110.0 葡 萄 牙 2.5 2.5
加 拿 大 26.0 49.0 巴 西 0.8 2.0
俄 罗 斯 25.0 42.0 缅 甸 1.5 3.4
美 国 14.0 20.0 奥 地 利 1.0 1.5
韩 国 5.8 7.7 朝 鲜 3.5
玻利维亚 5.3 10.0 乌兹别克斯坦 2.0
澳大利亚 0.7 7.9 其 他 30.0 45.0
泰 国 3.0 3.0 世 界 总 计 190.0 310.0
资料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2
2、我国钨资源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提供的2003年末我国钨(WO3)储量140.47万吨,基础储量286.63万吨,资源量282.63万吨,资源储量为569.26万吨。钨的资源储量分布于21个省市自治区,湖南、江西、河南三省的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4.6%(见表2);三省的基础储量占了全国的76.8%。
表2 我国钨储量分布(2003年) 单位:WO3吨
省区 储量 基础储量 所占比例(%) 资源量 资源储量 所占比例(%)
湖南 555196 1312512 45.8 725391 2037803 35.8
江西 398261 597112 20.8 474978 1072090 18.8
河南 160981 291310 10.2 280462 571772 10.0
广东 11468 132328 4.6 239388 371712 6.5
广西 3637 73466 2.6 249302 322768 5.7
福建 146314 245400 8.6 58815 304215 5.3
云南 20591 46976 1.6 198811 245787 4.3
甘肃 3881 21444 0.7 216764 238208 4.2
黑龙江 35910 48830 1.7 147028 195858 3.4
内蒙古 21252 31325 1.1 123095 154420 2.7
湖北 34757 48343 1.7 24827 73170 1.3
山东 0 334 0.01 46761 47095 0.8
安徽 1346 2403 0.08 22201 24604 0.4
浙江 6093 7062 0.2 2670 9732 0.2
吉林 3646 5483 0.2 3610 9093 0.2
贵州 0 0 7890 7890 0.1
青海 1356 1924 0.07 535 2459 0.04
北京 0 0 1458 1458 0.03
四川 0 0 1121 1121 0.02
河北 0 0 816 816 0.01
辽宁 0 0 397 397 0.007
合计 1404689 2866252 基础储量100 2826320 5692572 资源储量100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提供
二、钨矿山
1、矿山生产能力
2003年我国钨采矿能力1221.2万吨,选矿能力1358.84万吨。2004年,湖南郴州新田岭钨钼铋矿区开发,江西下桐岭钨矿区、安徽绩溪瀛洲钨矿等矿山正在扩大生产能力,预计生产能力增加100万吨,则2004年采矿生产能力为1321.2万吨,选矿生产能力为1458.8万吨。
2、钨精矿产量
2004年统计的钨精矿产量为85378吨,分省区如下:
表3 2004年全国钨精矿产量 吨
省区 产量 同期比(%) 省区 产量 同期比(%)
江西 50968 12.76 河南 1214 一年无产量
湖南 19993 37.82 内蒙古 1018 1.53
广东 8768 131.99 浙江 260 -12.46
广西 1636 15.70 甘肃 101 -66.45
云南 1419 0.01 全国合计 85378 25.93
按照2004年钨精矿平均价格33000元计算,销售收入28.17亿元。
根据《世界金属统计》统计,2003年世界钨产量为50007吨钨金属量,该《统计》对中国的产量统计是43762吨,所以国外产量是6245吨。折成WO365%的钨精矿,则为:世界产量97101吨、中国产量84975吨、国外产量12126吨。中国钨精矿产量占世界产量的87.5%。
三、需求
全球对原钨的需求为5.5万~5.7万吨,其中国内对原钨需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逐年增加。
表4 近年我国钨需求 吨钨
项目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预
W需求 12538.1 13967.3 15116.1 16999.8 18631.1 20000
2004年需求中:硬质合金消费9308.1吨、特钢(高速工具钢和部分含钨模具钢)消费量5839吨、钨材(钨丝、钨合金、钨电极、高比重合金等)2285吨、化工(催化剂、颜料、油墨、医药、食品等)1199吨。
高速增长的对钨的需求,使国内钨精矿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
四、进出口
2004年我国钨品出口27677.7吨(钨含量,不含硬质合金),较上年的27895.9吨减少
218.2吨,减幅为0.8%,基本持平;出口额为32791.9万美元,较上年的24219.0万美元增加8572.9万美元,增幅为35.4%。
表5 近五年我国钨品出口量比较 t(钨含量)
项目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出口量 24603.1 26416.4 23049.5 29673.8 30344.7
其中:配额钨品 18136.0 16987.2 14954.8 19240.6 18681.2
钨铁 3882.5 4577.6 3823.4 4851.1 5070.8
钨材 917.4 1387.7 1261.1 1951.5 1966.8
未烧结金属碳化物 643.4 1737.2 1299.0 1852.6 2966.2
硬质合金 911.8 1401.4 1701.0 1777.9 2667.0
不含硬质合金出口量 23691.3 25015.0 21348.5 27895.9 27677.7
2004年钨品出口价格上升,所有钨品的出口价格均好于上年,其中钨酸钠、偏钨酸铵、钨铁、钨粉、碳化钨和混合料的年平均价格是近年最好价格。与上年相比,出口钨品的年平均价格分别提高:钨酸40.3%、三氧化钨40.3%、未列名钨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34.3%、APT33.6%、钨酸钠27.4%、偏钨酸铵32.1%、钨铁53.7%、钨粉17.7%、碳化钨17.8%、混合料25.7%、钨条杆22.6%、钨丝32.8%。
表6 近五年主要钨品出口年平均价格比较 美元/t
出口钨品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钨酸 4644.4 7719.7 5031.5 5273.4 7397.4
三氧化钨 5150.3 8180.3 5764.0 5613.9 7878.1
末列名钨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5196.0 8326.3 5638.8 5683.8 7635.5
APT 4718.4 7525.9 5016.3 4882.0 6520.5
钨酸钠 3400.7 3918.4 4396.6 4322.0 5505.5
偏钨酸铵 4984.0 7950.4 5982.8 6028.6 7961.0
钨铁 4059.4 4465.0 4258.2 4577.3 7036.0
钨粉 9704.3 11935.1 10830.1 10075.1 11860.3
碳化钨 10382.9 11603.0 11232.3 10587.0 12466.2
未烧结金属碳化物 11764.8 9858.1 10024.2 10804.5 13581.2
钨条、杆、型材及异型材板等 12645.9 12088.5 9849.6 10300.0 12626.6
钨丝 46743.7 48722.7 44797.6 28285.0 37557.4
2004年进口钨品2355.3吨(钨含量),较上年的1544.1吨增加811.2吨,增幅为52.5%;进口额为5431万美元,较上年的3440.6万美元增加1990.4万美元,增幅为57.9%。
表16 近五年钨品进口比较
项目 单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进口量 t钨 741.8 882.7 1635.0 1544.1 2355.3
其中钨粉及钨材 t钨 284.0 196.9 362.5 358.5 798.5
占进口量比例 % 38.3 22.3 22.2 23.2 33.9
进口额 万美元 2289.4 1989.5 2457.7 3440.6 5431.0
吨钨平均价 美元/t钨 31713.5 22538.8 15031.8 22282.2 23058.6
进口钨品价格较出口价格高出几倍(见表17):
表17 近五年主要钨材进出口平均价格比较
钨品名 项目 单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钨条、杆、型材等 进口价 美元/t钨 45712.3 87880.1 40437.4 56446.0 68010.3
出口价 美元/t钨 12645.9 12088.5 9849.6 10300.0 12626.2
进口/出口 倍 3.6 7.3 4.1 5.5 5.4
钨丝 进口价 美元/t钨 159712.7 159140.2 87222.8 199245.6 250682.5
出口价 美元/t钨 46743.7 48722.7 44797.6 28285.0 37557.4
进口/出口 倍 3.4 3.3 2.0 7.0 6.7
五、国内钨精矿价格
由于需求增加,国内钨精矿市场已经从供大于求变为供不应求,价格也逐年上升。
表18 近年钨精矿价格变化 元/吨
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价格 18900 18618 24508 20123 24069 35500
六、2005年钨的供需
中国近五年内,国内国民生产总值还是以9%的速度递增,所以对钨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预计2005年月国内对钨的需求为20000吨钨,如果不对出口加以限制,出口同时增长,预计2005年对钨的总需求将达到50000吨以上,那么,钨精矿的供应量将达到10万吨以上。
1、国内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由于我国的汽车工业、机械加工工业的不断发展,对硬质合金、高速钢刀刃具的需求正在快速递增,同时对耐震钨丝、钨合金、钨电极等焊接材料的需求也同样的比例增长。如汽车工业,1994年我国产量是140.2万辆,2003年增加到444.4万辆,增长217%。
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金属和非金属原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采矿业对硬质合金矿用工具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如水泥,1994年我国产量是4.05亿吨,2003年达到8.62亿吨,增长112.8%;1994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375.2万吨,2003年达到1205万吨,增长221.2%;1994年原煤产量为12.1亿吨,2003年为16.67万吨,增长37.8%。
电子、家电工业的发展,对硬质合金微型钻头、硬质合金振子、钨材的需求迅速增长。如我国移动电话、集成电路、微型电子计算机2003年的产量分别是18231.4万部、148.31亿块和3216.7万部,即使和2002年相比,这三种产品分别增长52.4%、54%和119.7%!
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速度更是日新月异,1994年我国基建投资6287亿元,2003年达到22729亿元,增长261.5%!从而使我国的建材工业迅速发展,同时导致对硬质合金模具、轧辊、建筑机械制造所需的硬质合金和高速钢刀刃具等的需求增长。
电力工业增长对钨电工合金的需求、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对含钨催化剂的需求、电器照明工业的发展对钨丝的需求、医药、食品、化学工业的发展对钨酸、钨酸钠、偏钨的需求等都在增长。特别是我国航天航空工业的发展、军工工业的发展对高比重合金、钨合金、硬质合金异型制品及其他钨材的需求的增长,更表明钨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十分重要作用!
2004年中国钨业协会对国内钨的消费重新进行调查,结论是2003年钨金属量消耗量共计为16900吨,较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增长114.9%。根据测算,2004年国内对钨的消费是18600,比2003年又增长10%!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金属原料,预计今后10~20年间,国家经济发展对钨的需求仍将保持在1.8万~2.0万吨之间。由于目前对钨的替代材料尚无形成,国内钨资源逐年在减少,所以对钨原料的长期持续供应已经成为关系到国家产业安全的重大问题。
2、供应将越来越紧张
虽然近三年来国土资源部连续对全国钨精矿生产总量实行配额控制,但由于供求关系和地方利益,钨矿山几乎是在满负荷生产,随着需求增加,钨精矿价格上升,一些原来品位低的矿区或矿山放弃的矿块,重新开始生产,还有些矿区,避开钨采矿,以铋等其他矿种申领采矿许可证,2004年的产量也是历史最高纪录,但仍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对钨的需求。
今年以来,钨精矿国内市场价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暴涨!年初价格4.3万元,春节后涨到5.7万元,3月初升到6万元、中旬7万元、20日突破8万元、28日9.5万元、29日10.5万元!说明了当前钨市场的供求关系。
七、中国钨业的突出问题
1、我国钨产量过大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4年钨精矿产量已经达到85378吨,比上年增长25.9%!创历史最高水平!
我国钨精矿产量在1990年曾经创造过一次历史最高水平,那时全国产量是62810吨,当时矿山开采秩序非常混乱,乱采滥挖非常严重,资源破坏、价格低迷、国有矿山严重亏损,国家拿出大量资金补贴国有矿山职工生活,并于1991年下发国发5号文件,把钨、锡、锑及离子型稀土列为国家保护性开采的特有矿种。
1991年后,政府曾先后下达二十多个对钨业进行治理整顿的文件,如对出口钨品实行总量控制、改革钨品出口体制、核定钨品出口企业和出口供货企业名单、公布经过申核的具有钨采矿资格的钨矿山名单、对全国钨精矿生产实行总量控制、下达各矿山的分量控制指标等。但一方面由于国内外对钨的需求逐年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地方保护,加上对文件没有有效的执行办法,使国家对钨行业的宏观控制效果甚微。2002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的全国钨精矿产量再次突破6万吨,为69952吨,已是1990年产量的1.11倍;2003年产量增加到70216吨、2004年更是达到85378吨!是1990年产量的1.36倍!
2、我国钨品出口量过大
2004年我国钨品出口量27677.7吨(钨含量),加上硬质合金出口量,已经突破3万吨!约为3.03万吨,这是我国钨品出口历史上的新纪录!由于2004年国内钨消费量约为1.86万吨,这样,2004年出口钨品量占了我国钨品生产量的62%。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前,出口钨品量最高年份不超过2万吨,一般在1.5万吨左右。八十年代中期后,随着国内钨产量逐年增长,出口钨品的低价倾销,出口量逐年增长,九十年代年均出口量已经超过2万吨,其中,1999年更是达到历史高峰2.76万吨!本世纪五年我国钨品出口量都在2.3万吨以上的高位,2003年达到2.97万吨,而2004年更是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峰!
表19 1985、1995和2003年世界钨精矿产量分布
钨含量 吨
年份 欧洲 非洲 亚洲 美洲 大洋洲 西方合计 前苏联 朝鲜等 中国 总计
1985 5121 610 5634 8010 1981 21356 9200 1050 25122 56728
1995 1520 85 310 1545 0 3460 4000 160 27438 35058
2003 2091 55 35 584 0 2765 3400 80 43762 50007
由于中国对世界钨市场充足的供应,国外钨产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后逐年下降,可从表1看出。1985年,中国产量是世界产量的40%,当年我国钨品出口量为17990吨,占国外原钨供应量(49596吨)的40%。1995年,我国原钨供应所占比例就发生明显变化,已占世界原钨供应量的78.3%。当年我国钨品出口量是21652吨,占国外原钨供应量的74%。国外矿山大都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停产。2003年,中国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87.5%!当年我国钨品出口量为2.97万吨,占国外原钨供应量的82.7%!
3、我国钨资源消耗过大
根据美国矿务局公布的世界钨储量报告,1994年我国钨储量占世界钨储量的44.3%,七年后,2001年我国钨储量占世界钨储量的比例已降为35.5%,下降了8.8个百分点!
表20 我国钨产量与世界钨产量比较 WO365%万吨
年 份 1914——1948 1949——1985 1986——2003
世界产量 84.7 315.2 149.8
我国产量 23.73 127.9 101.9
我国所占比例% 28 40.6 68
从表2可看出,我国钨精矿产量占世界产量的比例变化。其中1994~2003年十年间,我国产量占世界产量的比例更是达到75.5%!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的近三年钨精矿产量,我国共生产钨精矿225546吨,年均生产75182吨。实际上,统计的钨精矿产量与每年钨精矿供应量有着一定的差距:2002年~2004年实际供应量年均为80942.5吨。
按目前我国采选技术水平,年消耗钨金属储量约9万吨,三氧化钨储量11.4万吨。我国2004年钨的资源储量(WO3)为569.26万吨(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统计数字),目前正在生产的100个矿区钨资源储量为290.7万吨,其中26个矿区储量不足1000吨,储量为1万吨;储量大于1000吨但品位小于0.2的矿区3个,储量为4.9万吨;基础储量为0的矿区11个,储量为32.5万吨。所以即使按资源储量计算,目前正在生产的钨矿区按目前生产量静态规模生产最多维持22年(如按基础储量计算,静态规模生产年限则只能维持10多年)。
4、钨品生产能力过大
2004年,44家钨冶炼企业的APT生产能力为11.59万吨,较上年的10.79万吨,增加8000吨,增加7.4%;65户钨粉生产企业的钨粉生产能力5.01万吨,较上年4.27万吨增加7400吨,增加17.3%;201户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的硬质合金生产能力2.58万吨,较上年的2.13万吨增加4500吨,增加21.1%;33户钨丝生产企业的钨丝生产能力247.1亿米,较上年的221.7亿米增加11.5%。
实际上2004年APT产量4.78万吨,产能利用率为41.2%;钨粉2.12万吨,产能利用率为34.6%;硬质合金约1.49万吨,产能利用率为57.8%。但预计2005年正在建设或筹建的APT生产线还有1.8万吨!在建筹建的钨粉生产线还有8900吨!在建筹建的硬质合金生产线还有2000吨! 钨电极、钨丝、钨条杆、高比重合金、其他钨盐的生产线还在纷纷建设。
5、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严重
新上的生产线一般技术含量不高、环保条件差、产品质量一般,由于市场需求大,用低价格竞争的办法,把产品挤入国内外市场。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对正规钨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构成威胁。同时,新上的生产线开工后又必须占有相当数量的钨原料及钨的中间制品,使流通于供求之间的原料造成紧缺,价格短期内暴涨,损害中国钨工业的健康发展。
6、市场竞争能力与国外企业差距过大
近几年中国钨工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技术进步、设备更新、规模扩大、产品多样化、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上升。但和国外钨工业相比,仍然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从表17的中国钨材进出口价格的比较中看出,2004年进口钨材比出口钨材的价格都要高几倍。
中国钨工业几个最大的集团2004年销售收入在国内占了很大的比例,但与国外一些署名的钨企业相比,差距非常大:在中国钨行业中销售收入排名第一、技术装备最好、生产经营管理优秀的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也只有美国肯纳金属2000年销售收入(18.5亿美元)的16.4%。主要是中国钨工业企业的产业规模、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经营管理等与国外先进钨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中国钨工业还没能改变为国外钨深加工工业、钨制品工业担当提供钨初级产品的角色的现状。
国外先进钨企业如瑞典山德维克、美国肯纳金属、以色列依斯卡、日本东芝、奥地利普拉西等都在中国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抢占中国宠大的机械加工、矿山等用钨的市场。外国公司刀具产品在中国市场销售份额已占到25% 。中国硬质合金大多为中低档产品,出口量虽占国际市场流通量的20%,而销售收入仅占1.5%。国内数控这一块市场至少有10个亿,2004年株硬的数控刀片可达到1.4个亿,还有8个多亿的市场被国外企业占有了。
八、对策和建议
1、关于钨资源
1)、减少产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国土资源部从2002年开始就根据我国目前资源状况、国内外钨市场的需求、生产矿山的生产能力等情况核定了全国钨精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2004年国内需求为18600吨钨含量,考虑冶炼、加工损失率,约折合钨精矿量4万吨。按照2004年全国开采总量52000吨计算,尚有12000吨钨精矿可以用来生产钨制品供出口。少开采3万吨钨精矿,二十多年,就可少开采60多万吨钨精矿,可延长10年矿山服务年限。
问题是如何执行部里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省、市、县级矿产监督管理部门是关键,而各省市自治区、各地市、各县(市)政府要破除地方本位主义,以国家利益为重,严格执行部里下发的各地分量控制指标。中央政府要以发改委、监察、环保、安全、公安等部门相配合,对地方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奖惩办法。
建议在短期内以国土资源部牵头,有关部委和中国钨业协会参与,对全国钨矿山近年钨精矿生产控制总量的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对每年都大量超计划生产的矿山进行处罚。
2)、鼓励对钨资源的地质勘探工作
要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鼓励对钨资源的地质勘探工作。重视钨矿山的二次找矿,对具有找矿潜力的矿区,采取地质专业队伍和矿山联合的找矿模式,改变找一个矿区就开采一个矿区的现状。
3)、国家资源储备
国家对钨采取资源储备政策,对新发现的矿区,在正确处理好对地质队伍的勘探报酬后,对矿区进行一定年限的资源储备;对目前尚未开发的钨矿区,继续采取暂不发新的钨矿采矿许可证的规定。
4)、提高钨采选的回收率、鼓励其他金属矿山伴生钨的综合回收
目前除原中央统配矿山和个别地方钨矿山之外,一般矿山特别是白钨矿矿山的采选回收率相当低,根据中国钨业协会2000年对全国钨矿山进行调查,目前我国钨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个别大型钨矿山和部分中、小型企业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特别严重,采选总回收率只有43.5%,造成钨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收取资源税、资源补偿费时,要区别钨资源回收水平,按不同的税率、计算办法,鼓励回收率高的矿山企业。对其他金属矿山伴生钨金属的回收,也要有鼓励的政策。对回收率过低的,要给予限期整顿;有意追求高额利润而弃贫采富的、违法开采、勘探的坚决予以处罚。
5)、鼓励对国外钨资源的利用
现在已经有人到国外开采钨矿山,要鼓励到国外开发钨资源,利用国外钨资源。要有进口国外钨精矿、初级钨制品的优惠政策。
6)、禁止外资进入我国钨资源性生产领域
国外钨大型企业已经纷纷进入我国钨行业,目前主要是终端产品的独资企业为主,也有外资已进入钨的初级制品生产领域。随着全球钨资源的紧缺,外资进入我国钨行业中的资源性领域或初级钨制品生产领域逐年增加,外资企业的进入,无疑将会加速我国钨资源的消耗速度。所以,政府应该制定政策,严禁外资进入我国钨资源性生产领域、限制外资进入我国钨初级钨制品生产领域。
2、关于废钨利用
根据中国钨业协会2004年对全国钨行业调查,我国对废钨的利用率相当低,只有钨供应量的10%,而国外先进国家的废钨利用率一般都在30%以上。而且国内目前废钨利用的废钨合金、废硬质合金2/3以上是从国外进口的。我国是世界上钨消费的最大国家,每年1.8万吨消耗中,硬质合金占了一半,如果能回收1/3,就是3000吨钨金属量,相当于少消耗钨精矿6300吨、少消耗9000吨三氧化钨储量。
根据对我国废钨利用市场的调查,我国废钨回收主要集中在河北省清河县,每年集散的废硬质合金约3800吨、废钨合金数千吨,其中2/3是从国外进口的。由于海关对国外废料进口有严格的规定,所以进口的废钨一般都是走私进来的。
如果我国废钨利用能提高10%,每年就可以少消耗我国1.4万吨钨储量。所以,对废钨利用应于重视。建议:
(1)、建立国内完善的废钨回收体制,要求钨制品使用企业如机床工具企业、化工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矿山企业、建筑材料企业等建立废钨回收制度;成立国内废钨回收的专门公司。
(2)、研究开发废钨处理的先进生产工艺,提高再生钨原料的质量。
(3)、对利用废钨为原料进行钨制品生产,并在技术上能够保证钨制品质量的企业要给予合理的政策优惠。
3、关于钨生产企业
1)、制止钨制品生产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200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下发的[2000]外经贸管发第523号《关于加强钨业综合治理有关问题有通知》中要求:“对钨品生产经营秩序进行全面治理整顿、严格控制钨品生产总量”。“清理钨品生产的在建项目、对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一律不再审批,加强钨品冶炼规模的监督和控制”等。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工作尚未进行,因此从2001年至2004年三年间,APT生产能力扩大了33000吨,钨粉、硬质合金以及其他钨制品也相应扩大;钨铁生产能力扩大了1.68万吨。
因此在国家制定可施行的政策前,首先下发通知,停止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钨制品生产线。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收回违法开工的钨品冶炼加工项目的用地,各级银行要收回贷款。
2)、建立钨品生产企业的准入制度
以生产规模、工艺水平、技术条件、产品质量、安环条件等为标准,建立钨品生产企业的准入条件。淘汰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安环不符合行业标准的钨品生产企业。
3)、提高钨产品的技术含量
国家要有优惠政策鼓励钨品生产企业往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科技含量,生产高附加值的钨制品,尽快提高我国钨生产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4、关于钨制品的出口
1)、逐年减少我国钨初级制品的出口量
逐年减少APT、氧化钨、钨酸、钨酸盐、钨铁的出口量。配额钨品量要从目前的1.7万吨(含外资企业)逐年减少,由于一些钨酸盐、钨铁、硬质合金混合料都不需要出口配额,很难控制这些产品的出口量,因此建议将这类产品列入配额产品之中。最后做到停止出口钨盐、钨铁等初级钨冶炼产品。把钨品出口量控制在国际总需求的50%以下,实现资源拥有量和供应量的同步。
2)、对高附加值的钨制品实行优惠政策
对钨的高附加值制品,实行出口优惠政策。对钨条、杆、棒,未烧结钨条、杆,硬质合金坯料等不需出口配额的钨中间制品,要制定标准,严格审核。
5、关于国家储备
1)、建立钨精矿的国家储备
除了钨的资源储备,还必须建立钨精矿的国家储备。
在国家限制钨精矿产量的过程中,由于对其他矿产开采过程中综合回收的钨精矿是应该鼓励的,这部分产量将会超出国家控制总量之外;在技术升级后,对钨矿山的尾矿中钨的回收;由于进口钨精矿而造成的供应量超过;由于废钨利用率提高而造成供应量的超过等。这些因素引起钨的供应量超过,都会影响钨精矿的价格,所以国家必须建立钨精矿储备,而且这种储备必须是只储不放。确实由于国内重大产品
2)、政策性钨制品储备
由于逐年减少钨制品的出口量,在短时期内一些生产企业存在着企业转产的时间差引发的实际困难,可以用国家储备的形式恰当解决。
6、关于地方政府和协会的作用
1)整治钨业的关键是地方政府
近年对钨行业整治的经验表明,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执行力度是钨业整治的关键。如钨矿山采矿证的发放、钨矿山产量控制、钨制品生产企业的准入、重复建设的制止等,都需要地方政府具体来执行。所以地方政府怎样才能很好地执行中央对钨行业整治的有关文件,是国家应予首先考虑的问题。
2)、要十分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
中国钨业协会是我国钨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加工、贸易企业和科研院校共200多个法人单位参加的全国性行业协会。从1984年成立以来,为我国钨工业的发展,开展了很多工作,在钨业界享有很高的威信。特别从1998年以来,向政府提交了大量调查资料,并在政府的委托下,在钨行业的治理整顿中做了大量工作。五矿进出口商会和中国钨业协会互相配合,在钨的出口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政府应该十分重视行业协会在治理整顿工作中的特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