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分析]全球铜价急挫 重大转折在即

2005年05月20日 9:7 4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热点分析]全球铜价急挫 重大转折在即 5月11日开始,以LME三月期铜为代表的国际铜价出现连续、快速下跌,短短四个交易日内,期铜价格便由5月10日的收盘价格3223美元一路下滑至5月16日收盘时的2990美元,累计下跌233美元,跌幅达7.23%。目前LME三月期铜价格在2950美元-3000美元区域受到支持,初步止跌企稳并小幅反弹。 是什么原因导致国际铜价如此急挫呢?从表面上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期现货铜价大幅、快速下跌,使国际铜价失去最重要的支持;二是受美国良好经济指标影响,美元持续走强,令国际铜价承受更多压力。 首先,我国铜价大幅、快速下跌,使国际铜价失去最重要的支持。5月11日开始,以长江、华通两大现货市场为代表的我国现货铜价格出现暴跌。到5月17日,现货铜价格由37500元左右下降至33500元一线,跌去4000元左右,跌幅高10%以上。它直接带动上海期铜价格出现明显回落,以收盘价计算主力合约cu0507五个交易日内下跌2230元,现货月份合约cu0505三个交易日下跌2300元。我国铜价的下跌,使国际市场对来自我国铜需求的良好预期受到打击,而对我国铜需求的良好预期正是近期支持国际铜价在历史绝对高位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我国铜价又为什么会出现快速下跌的情况呢? 就此前市场各方面形势分析,由于前期上海铜价持续上涨并居高不下,与伦敦铜价之比(主要是现货价及近期合约价格之比)达到10.0左右的近期较高水平并稳定运行一段时间,这对跨市套利交易是有利可图的,势必引发跨市套利交易的盛行。今年前三个月我国精炼铜进口一直保持在12万吨以下、无法缓解我国铜市供求关系紧张的局面将可望得到解决。根据上述情况分析,近日现货铜价的持续、快速下跌很可能与精炼铜进口增加有关。据市场传闻称,五月初有5万吨精炼铜到岸,比稍早前的说法多出4万吨。而5月底、6月初还将有7-8万吨进口精炼铜运抵上海。 导致我国期现货铜价大幅下跌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5月16日我国国家储备局向市场投放1万吨库存精炼铜。这次投放的1万吨精炼铜,尽管绝对数量不是很大,但在精炼铜进口已出现更强增长迹象之际,其影响力被市场放大,加剧了国内期现货铜价格的下跌之势。 其次,美元走强对国际铜价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美国3月贸易逆差缩窄至549.9亿美元,好于2月份修正后的逆差605.7亿美元,好于初值610.4亿,更好于此前市场预期的逆差615.0亿美元;另外,美国4月零售销售增长1.4%,远高于3月的增长0.4%,也好于此前市场预期的增长0.7%,美国4月零售销售数据意外强劲。从上述数据看,近期公布的美国重要经济指标均好于预期,令市场感意外,美元因此持续走强。其中欧元兑美元已由最高时的1.2912跌至5月16日早盘时的1.2604,跌幅相当之大;美元兑日元则由最低时的104.94上升至5月16日早盘时的107.4,涨幅可观。随着美元进入新一轮升息周期,美元对国际铜价的压力开始显现,并初步形成一种中长期趋势性。 此次全球铜价大幅走低,会对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其意义何在?相信类似问题是多数投资者关心的。要想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市场中长期及短期背景如何。 就中长期形势分析,全球铜供求关系将不断改善。从英国商品研究机构(cru)的预测数据看,生产方面,2005年全球精炼铜产量为1747.0万吨,较去年增长10%,远高于2004年4.5%的增长率;消费方面,2005年全球精炼铜消费量为1715.9万吨,较去年增长2.4%,较2004年8.8%的增长率相差很多。生产与消费增长率的差异,开始逐步扭转全球精炼铜供求关系。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四个季度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1.6%、81.9%、82.77%、83.2%,显然2005年全球精炼铜产量增长速度上半年相对较慢、下半年相对较快,它是今年前四个多月国际铜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公布,今年1-2月全球精炼铜产量过剩2.4万吨,去年同期为短缺23.6万吨。这主要是因为今年1-2月铜矿产量较去年同期增加8.1%,使精炼铜产量得到较大提高。今年前两个月全球精炼铜产量就出现过剩,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之外,这似乎来得早了一点了,因为市场普遍预测过剩应该在下半年出现。这使全球铜价过早承受供给压力。 就全球主要经济体精炼铜消费情况看,美国制造业的不振,使市场预期今年美国精炼铜消费仅与去年持平,这与2004年高达11%左右的增长速度形成巨大反差。做为全球最主要经济体之一,美国这样的表现必会对铜市场形成沉重压力。而日本方面,今年的精炼铜消费更可能出现下降,欧洲仅能保持不足1%的小幅增长,全球主要经济体仅我国能保持10%左右的高增长。在全球铜精矿供给增长强劲、精炼铜产能不断扩大而且产能利用率已提高到82%以上高水平的背景下,铜市压力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来愈大,全球铜市中长期前景暗淡。 就短期形势分析,低库存、局部地区需求旺盛会对铜价形成一定支持。在前期铜价快速下跌过程中,市场基本忽视了LME铜库存的变化情况。5月11日LME铜库存为60575吨,而5月17日仅为54175吨,累计下降6400吨。尽管全球铜供求关系正在得到改善,但量的积累是否已达到质变的程度,以至于足以令期铜价格连续大幅暴跌呢?从市场各方面情况分析,尚不至如此。至少全球三大交易铜库存尚处较低水平,其它各方面库存相信也来不及进行较大规模的补充——当然也不大可能在如此高的价位上进行大规模补充,这也是未来期铜价格的压力所在。因此,当前的低库存依然可能对期铜价格形成一定支持,至少会存在短期支持作用,从而使连续、大幅下跌后的市场获得喘息之机,甚至可能在夏季消费淡季正式开始前有所反弹。 另外,2004年我国精炼铜进口不增反降,而消费却仍在高速增长,这使我国铜整体库存水平明显下降。2005年前几个月,我国精炼铜进口恢复性增长速度较慢,尚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我国精炼铜供求关系仍较紧张,这一点对前期国际铜价居高不下起到重要支持作用,预计未来仍可起到一定支持作用。 综合分析表明,全球铜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已由供给紧张过渡到基本平衡、甚至略有剩余的局面,未来供给将会变得更加充足,过剩将是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全球铜价逐步走低乃大势所趋。而随着夏季消费淡季的即将来临,全球铜市开始承受越来越多的压力。在上述背景下,大幅走低后的国际铜价或许会出现反弹行情,但若想再度走强、再创历史新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全球铜价急挫意义重大,它标志市场中长期走势可能将就此发生转折,持续两年左右的牛市行情行将结束,熊市在向市场招手——此次全球铜价急挫或许就是它向市场露的一小手儿。 张世彤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