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专家认为利益障碍是我国推进循环经济的首要深层障碍
2005年05月16日 9:9
70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循环经济]专家认为利益障碍是我国推进循环经济的首要深层障碍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刘学敏14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可持续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国际研讨会”的专家报告会上说:“利益关系是推进循环经济的首要障碍,必须处理好企业推进循环经济的成本与收益关系,处理好存量企业与增量企业的利益关系,处理好区域发展中既得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是欧盟委员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对华资助的最重要的计划之一。13-14日,由该计划管理办公室和相关部门主办的“可持续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的官员与海内外知名学者100余人与会,刘学敏专门以《论我国推进循环经济的深层障碍》为题向大会做专题报告。
刘学敏说,任何一个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考虑的最重要问题就是成本与收益关系,如不能让市场中的经济主体普遍从循环经济中获得收益,而仅仅将一些可能共生和代谢的经济主体“拼凑”在一起,是不能形成真正的循环经济,即使取得一时功效,也是短命的。刘学敏通过对市场中的存量企业与新增企业、区域发展中的既得利益与长远利益两个关系的分析,论证了他的这一观点。他说,市场中的存量企业建设于“投入、产出、消费、排放”这样一个线性经济模式环境下,这些企业普遍不是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设立的,它们创造国民收入、拉动经济增长和带动地方就业,支撑着现有国民经济的运行,同时它们也在很大程度上耗费资源、污染环境,尽管这些企业也设立了废弃物处理装置,但毕竟只是一种“末端治理”模式。而新增的企业将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来设立,它是一种“管端预防”,相互之间要通过共生代谢关系,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目的。如此一来,增量企业与存量企业相比将因此付出更大的成本,在完全利润导向的市场机制下,就会出现淘汰新企业的“逆选择”。如何协调区域发展中既得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而现实是很多地方往往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增长,沿着“先污染、后治理”的深渊继续滑下去。
刘学敏说:“尽管现在国家提倡科学发展观,但由于人们的眼前利益而习惯于在惯性区域内活动,从而抵消政策的作用。”“譬如,发展公共交通体系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交通堵塞。据估计,通过汽车的轻型化、节能设计可以节约四分之一的能源,而发展公共交通,便可以节约原来耗费能源的二分之一以上。然而,为了拉动经济增长,不少地方政府却仍在鼓励人们拥有私家车。结果是,汽车空驶率迅速上升,道路交通不堪重负,既浪费资源也污染环境。”最后刘学敏认为,推进循环经济必须要找到一个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恰当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有一个良好的制度安排,否则推行循环经济的政策将在现实利益中被消解掉。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