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看盘]长城伟业国际铜市技术解盘

2005年05月10日 8:57 43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长城伟业国际铜市技术解盘   在中国“五一”长假过后,国际铜市场受到中国买盘的影响而上扬。亚洲时段由于中国盘的交易,使得场外有所回升,进入场内时段后,市场受到美国财长斯诺有关人民币以及重新发行30年期美国国债问题讲话的影响而继续上升,到午后受到基金的抛售而有所回落, 美国财长斯诺表示人民币是该改变的时候了。而美国重新发行30年期国债需要到8月份才能做出决定。美国财长斯诺9日在哈佛大学在向商业领袖发言时提到有关中国货币政策以及重新发行30年期美国国债问题。就中国可能对人民币进行重估的时间问题,斯诺表示现在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但是对于中国政府爲改善其金融体制,以实现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而感到鼓舞。由于人民币的重估势必将增加来自全球第一铜大消费国中国的购买力,而中国消费的增长显然是目前铜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斯诺的讲话使得铜价受到了一定的支持,但显然铜价在目前仍然运行于区间当中。   笔者在长假前对于国际铜市场将继续与区间震荡的观点与市场的运行一致,铜价在触及历史高点之后,其回落整理的运行特征较为明显,基金的减持多单行为以及现货升水回落到150美圆之下另铜价承受一定的压力,单显然没有构成对铜价的决定性打击。外汇市场上美圆陷于区间波动是铜价难以走出泥潭的关键,因此昨日的上扬也没有改变目前的运行特征,震荡运行仍然将持续。   市场消息:铜业巨擘墨西哥集团(Grupo Mexico)2005年铜产量将略有提高,获益于由美国至秘鲁的部门合并,不过该公司尚无新的增产计划。该公司人士称,旗下所有部门的铜产量将达致88.2万吨左右,较上年大概增加了3,000吨。墨西哥集团旗下子公司--南部秘鲁铜业(Southern Peru Copper)近期与墨西哥集团旗下墨西哥铜矿业务进行了合并,合并后的公司成为铜矿储藏量和以市值计的全球第二大铜矿公司,不过该公司短期内并没有大量增产的计划。该公司人士指,位于美国的旗下公司Asarco今年铜产量将达18万吨,去年大约为16万吨/南部秘鲁铜业今年的铜产量将达到70.2万吨,略低于上年。   麦格理研究组织(Macquarie Research)称,国际铜价今年料触顶,但铜库存水准较低料令国际铜价在2006年之前均受到支撑。该组织将2005年的国际平均铜价上调为3,115美元。   欧洲最大炼铜企业--北德精炼公司(Norddeutsche Affinerie,NA)周三表示,现货市场铜精矿加工精炼费用(TC/RC)正在继续上扬,因为来自矿山的需求旺盛,刚好碰上铜冶炼业的产能不足.该公司在报告中称:"矿山企业在继续扩大产能,其中产量增加最多的是铜精矿. 北德精炼称,欧洲地区德现货铜精矿加工精炼费目前超过每吨200美元/每磅20美分.该公司的加工费在4月下旬达到了该水平.   长假过后的中国市场在第一个交易日的强劲上涨缘于现货升水近2000元的拉动,使得市场对节前由于消费企业备货而现货坚挺的铜价在节后没有因为这个因素的消失而改变,证实消费的增长是毋庸质疑的,其对铜价的支持将会持续。而节日期间美联储的第8次调升利率美圆如市场人士所担心的给予铜价以打击,也另空单出现了一定的回补。在美圆总体的弱势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基金的净多持仓减少同样没有改变其总体的持仓方向,对铜价也没有能够提供逆转的条件。由于消费的强劲,三大交易所的现货升水依然居高不下,库存的绝对低位对铜价的支持的显而易见的。从LME市场本月的持仓看,其大部位空单仍然较为集中,3个5~10%的空头持仓与1个5~10的多头部位对峙,在目前的低库存下,现货月的21841手的持仓仍然使得空头对实物的占有量不足而将面临着被挤压的危险。技术上看,铜价目前明显处于震荡行情当中,趋势系统的收敛显示铜价没有走出泥潭,而均线系统对铜价继续构成压力,60日均线在3225美圆一线接受市场的测试。摆动系统则继续下行,提示市场的整理行情没有改变。总体而言,国际铜市场目前仍然处于震荡行情当中,上方60日均线在3225美圆一线接受市场的不断测试,下方100日均线继续为铜价提供支持。(景川)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