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预测]期铜:建立战略空头头寸

2005年04月30日 12:11 63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分析预测]期铜:建立战略空头头寸 2002年以来,全球经济逐步好转,在黄金、石油及农产品价格强劲上涨的拉动下,各类商品期货价格终于摆脱了连续6年的低迷状态。2005年伊始,铜市场行情波澜壮阔, 牛气冲天。每年3—5月是传统的消费旺季,作为全球铜消费发动机的中国铜现货坚挺, 扩大了全球供给缺口,加之国际基金高位狩猎中国跨市套利盘, 国内外铜价疯狂飙升,连续刷新历史纪录。而处于消费旺季的中国铜市则更令人吃惊:国内市场浓重的“缺铜恐慌”情绪使消费商为保住产品市场份额而抢购现货,上海地区现价于4月12日达到36400元/吨的历史天价。但投机市场的行情总是在怀疑中诞生,在分歧中攀升,在疯狂中结束。4月14日,国际基本金属全线暴跌,LME铜剧跌2.2%,报3193美元;上海期铜现货4月合约一度跌停,跌幅跌1450元,随后在高位持续振荡。但目前各方有迹象显示,铜价牛市五浪已经结束,漫长熊市循环已经开始,铜市迎来战略性抛空时机。 全球供求趋向平衡 全球精铜的平均生产成本在1450美元/吨左右,期铜目前的价位使得铜矿盈利空间巨大,在市场规律调节作用下,世界各地铜矿纷纷复产,尽管存在较长滞后性,但供应还是在不断增长,缺口持续缩小。 另一方面,铜价长期高企明显压制了消费。上海交易商表示,在过去一个月内现货铜的需求量已有所下降,现货购买商对远期交货的铜价格低于即期交货的价格感到很失望。终端铜使用者不愿意购买高于36000元/吨的现货铜,除非终端产品价格也上涨,否则铜产品生产商不能够提高他们的产品价格。但在过去几个月中像空调等终端产品价格并未提高,因此铜棒和铜线等产品价格也无法上涨。最新数据显示,2004年12月中国铜材产量为34.9万吨,同比下降7.6%,这是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05年2月中国铜材产量为29.3万吨, 同比下降2.7%。 此外,由于铜价高企,目前中国铜消费商仅持有少量库存,大部分都通过即需即购的方式进行采购。去年至今,上期所可交割的铜库存下降了69%;LME铜库存在过去的一年内也下降89%至4.4万吨以下。2004年中国铜需求提高了12%,达到330万吨,预计2005年中国铜需求增长将会放缓至9%。中国政府已经实施了包括紧缩银根和更为严格的土地控制等措施来放缓经济增长。荷兰银行指出,未来中国仍将是决定铜价走势的关键因素。生产商开始阻遏基金 作为全球性商品,铜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影响其供求关系的因素包括生产销售、进出口、关税和利率、汇率等。上述因素可以通过严谨调查发现其规律性,且能预见未来趋势,这正是拥有强大研发实力及庞大流动资金的国际基金所擅长的。铜期货已有近150年的历史,它以规范的管理、较强的趋势性、理性稳健的运作、良好流动性等,已成为基金重要的投资领域。从1986—2004年COMEX精铜市场的基金净多头持仓演变过程来看,1986—1989、1994—1995、1996—1997、2003—2004年的铜价涨势行情中,基金通过头寸调整,对行情起到了明显的推波助澜作用。 宏观基金作为市场价格的先知先觉者和驱动者,无疑是此波涨势的始作俑者,在两年来推高价格的过程中,宏观基金在LME和COMEX铜市一直处于增仓状态,2003年10月,CFTC持仓报告所显示的基金净多部位增至近5万余手的历史纪录。 商品期货一方面具备金融属性,另一方面也具有商品属性。期铜更是如此。不过铜毕竟不是黄金,不具有完全的保值、增值功能。铜价在相当长的阶段高于其生产成本,其商品属性将逐渐压倒其金融属性。基金“卖空美元,买入期铜”的对冲套路也支持不了铜价长期盘整在历史高位。 价格是平衡供求关系最好的调节器。铜市运行三年的牛市上涨行情已经演绎到疯狂状态,目前铜价已远远脱离其成本。随着供应周期逐渐恢复,铜市供求关系最终将由短缺向供求平衡转化。  商品整体处于牛熊转换中 过去三年多来全球商品价格飙升, 令多年来为价格低迷所困扰的生产商重获暴利,世界各地纷纷复产扩充产量,而消费商则因为高价格无法传导到下游产品,而被迫压抑消费。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商品市场最终将向供求平衡转化。 从供应链条看,原材料商品和农产品的一个最大区别在于,农产品供应容易受到价格信号调节,今年种多了价格就跌,第二年就会少种,价格就会回升,抛开天气的影响因素,粮食价格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年度周期性。但对于能源及基础金属等商品来说,由于供应链条较长,从勘探开发到最终形成有效供应的时间存在较长滞后性,也就使得市场在面对供应紧张、需求强劲的矛盾时,调节供应时间周期就很长,存在明显滞后性。 据IMF统计,1957年1月—1999年8月期间,世界上6种重要的商品价格(精铜、可可、大麦、棉花、咖啡、大豆饼)的运行周期分别是7年、5年、8年、7年、7年、7年,平均周期为7年。大部分商品的前一个周期的高峰出现在1994—1996年,2003—2004年正好是新周期的开始。 而大豆,橡胶,棉花等商品供应周期较短,价格趋势随产量剧增已于2004年先后进入长期熊市, 那么目前国际市场的农产品价格整体下跌就不难理解了。国际上由于憧憬中国的经济传奇、印度的经济神话而唱多十年商品牛市的观点,更具有大跃进味道,甚至别有用心。阴阳相伴相生,盛衰相倚相伏,天下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我们祖先的辩证法,在商品价格的运行规律中,再次得以印证。 总之,铜市运行三年的牛市上涨行情已演绎完毕,目前的铜价已远远脱离其成本。随着供应周期逐渐恢复,铜市供求关系最终将由短缺向供求平衡转化。2005年铜价熊市循环即将展开,一旦世界经济放慢,铜价将有较大下跌空间。在设置止损的前提下, 建立战略性空头头寸,把握历史性机遇, 捕捉熊市主跌浪, 投资铜期货将赢得可观利润。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