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看盘]长城伟业国际铜市技术解盘

2005年04月15日 8:35 45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长城伟业国际铜市技术解盘   隔夜交易中,LME铜市场继续走低,基金的抛盘再度出现而亚洲时段中国市场的大幅下跌带动LME场外的滑落。美圆站立于85美分之上显示其上涨的势头仍然将持续,对金属整体施加压力。由于前日公布的数据不尽人意,股市继续下跌,人气受到打击。华尔街日报称,美国13日公布的3月份零售销售资料令人失望、就业增长放缓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证实美国经济增长势头似乎在临近第一季度末时再度转弱。 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随着第一季度的结束,美国经济似乎失去了增长动力,13日公布的美国3月份零售销售逊於预期、新增就业人数减少以及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都证实了这一观点。美国消费者一直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消费疲弱的迹象可能意味着其他国家的经济更加难以扩张。 但昨日公布的美国4月4日当周M1货币供应减少223亿美元至1.371万亿美元显示联储的7次加息后,投资与消费仍然在增长。美联储(Fed)在其每周货币供应报告中称,4月4日当周,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後,美国M1货币供应量减少223亿美元至1.371万亿美元;M2货币供应量减少367亿美元至6.466万亿美元;M3供应量减少161亿美元至9.545万亿美元. 美国股市在昨日的交易中无视这些数据而继续走低,加之美圆的上涨已经突破其上方阻力,金属市场则明显受到压力,铜价再次大幅收低。   笔者对于国际铜市场短期内继续呈现弱势运行的观点与市场的运行一致,同时由于LME铜价没有守住3180美圆一线的支持而使得此次铜价下行的级别被提升的观点将再度受到市场的验证。目前,市场将继续呈现弱势运行,美圆的反弹级别被提升也使得铜价将继续承受来自外汇市场的压力。   市场消息:一艘载有30,000吨铜的船舶周二在上海靠港停泊.本周中国现货铜因供不应求升至历史高位,而进口铜的到货料将有助于缓解短缺状况. 贸易商称,至少还有30,000吨进口铜预计将在本月最後一周运抵,但如果国家物资储备局按计划从期货市场接走10,000吨铜,则中国的供应紧张还将延续.   全球第二大铜业公司菲尔普斯道奇总裁斯奈德称,在铜产业努力扩大储量之际,创纪录的油价可能导致铜矿石的供应形势恶化.斯奈德在此间的第四界世界铜业大会上发言时指出,铜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在铜矿储量和品位下降的同时,如何满足扩张中的全球经济对铜的需求. "如果我们坐视能源价格上涨,以及其它成本和税收上升,最终将导致负面效应,"斯奈德说道,"这减少了矿山的经济可采储量,缩短了矿山的开发年限."在由金属和矿业研究公司CRU集团举办的这次会议上,斯奈德称铜产业必须继续寻找新矿,学会在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地区经营,并向地下深部挖掘.他表示,必须通过技术革新进一步利用现存资源,延长老矿开采周期.   智利国有的Codelco公司高层人士在一铜业会议上警告称,长期内接近多年高点的铜价不会持续,投机者应谨慎行事。“长期内接近多年高点的铜价不会持续,如果铜价维持在高位,消费商将寻求其他材料做替代品,更糟糕的是许多低效率的矿业者也将开始生产。”   智利Antofagasta铜矿称,该矿今年产量料大体持平为500,000吨。该公司2004年的铜产量为498,000吨。   近日LME注册仓库的库存连续上升使得其库存量回升到51325吨,虽然其总量仍然处于低位,但铜价仍然受其影响。同时随着本月第三个周三的临近,现货合约的持仓也在不断的减少当中,目前其持仓为14607手,在大部位持仓中,5~10%的持仓多空仍然为1:3,显示铜价虽然下跌,现货月空方仍然处于不利的境地,所以现货升水仍然将居高不下。目前,在近期影响铜价运行的两大因素中的美圆已经站立于85美分之上,其继续向上运行将明显给予铜价以压力。而现货的紧张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根本的改变,库存的增加仅仅能够预示有所缓解而已,但是由于美圆的反弹已经反映在商品中来了,近期CRB指数的下跌提示对外汇市场的变化已经反映其中,美国股市的下跌也对金属施加压力.技术上看,铜价的下跌由于在昨日跌破了笔者提及的3180美圆一线的支持而使得其下跌的级别得到了提升,前期的价格管道已然遭到破坏,铜价的下行将不在是保持前期以上行为主的调整,其弱势运行将持续.同时,60日均线已经开始走缓,由前期的每日5美圆转变为2美圆,并在上方对铜价的运行施加压力.笔者昨日提到的日线布林通道的下轨没有能够阻止铜价的下行,且在昨日其开口已经放大,提示铜价的下跌有其技术力量的作用,且目前的下跌将持续.短线看,铜价在3110美圆一线有一些支持,但是由于铜价的前期上涨已经遭到破坏,因此其继续承受来自上方的压力,均线系继续压制铜价的反弹,而摆动系提示下行的能量依然充足.市场的弱势运行将持续.(景川)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