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预测]我国应抓紧构建资源安全战略体系

2005年04月13日 16:13 64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分析预测]我国应抓紧构建资源安全战略体系 对于世界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提出的铁矿石再度涨价要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已断然拒绝。双方较力目前仍相持不下,但此前中国钢铁业被迫接受的71.5%的铁矿石涨幅,已对中国钢铁业及相关产业形成冲击之势。“铁矿石事件”警示我们,要站在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从建立统一对外的资源采购联合体、实施资源“走出去”战略和建立资源危机管理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强我国在资源安全保障方面的整体战略部署。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陈雨露教授所总结的那样,该事件给我们的警示之一,就是要组建国内统一的资源采购联合体。此次铁矿石涨价使我国深陷被动,其中多头采购、各自为战的采购体制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采购国,应当改变采购体制,避免分散竞争,通过建立采购联合体,形成中国的采购联盟,形成对外谈判的统一价格,以整体的力量加重我国在国际资源市场的谈判砝码,确属当务之急。不仅是铁矿石,我国在能源、农产品及其他工业原料采购中,也都存在着多头竞价、追涨杀跌的被动局面,使国家和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在建立大宗资源采购的国际战略基础上,组织采购联盟,形成统一采购,才能发挥“大买家”的优势,逐步争得资源采购主导权。 警示之二,就是要积极鼓励并引导国内企业实施以资源为导向的“走出去”战略。实施这一战略的重点,是投资海外矿产资源开发。金融机构要对这种资源导向型“走出去”战略提供相应资金支持。当然,这种支持在获得资源安全的同时要兼顾投资效益。对于风险较大但是对我国资源安全至关重要的投资项目,应由国家牵头,组织政策性银行为企业的海外矿产资源投资提供政策性贷款;对于风险较小的项目,则由政策性银行牵头,组织国内的商业银行组建银团,为企业海外矿产资源投资提供商业性贷款。同时,要发挥国有大型企业的“牛铃效应”,让国有大型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利用政策性贷款进行先期投资,待到投资项目进入风险较小的平稳期之后,通过以较高的溢价出售股权或者增资扩股的方式逐步引入民营资本,做到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双赢。 警示之三,就是要尽快建立国家资源危机管理机制。目前,我国行之有效的资源危机管理机制还尚未形成。从长远来看,资源危机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威胁远远超过一般的公共危机,因此建立资源危机管理机制刻不容缓。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应由权威部门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各个相关部门,还要设立日常办事机构,负责日常运作。同时,对于各种可能发生的资源危机事件,都应当预先设定完善、有效的应急预案。还要及时充分地掌握有关信息,在资源危机事件发生之前做出预警,在事件发生之后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企业做出补救行动,减少损失。同时,要着手建立战略资源贮备安全机制,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并举,用市场的力量推进商业储备建设。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