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品新技术]铜铅锌锡矿细粒浮选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03月28日 16:11
127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新产品新技术]铜铅锌锡矿细粒浮选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8日在北京举行的2004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颁奖仪式上,湖南中南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研制出的铜铅锌锡矿细粒浮选新技术-粗粒的载体-中介-助凝作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介绍,针对我国在开采矿石方面现有的浮选技术回收微细粒矿物效果差,贫、细、杂矿产资源流失严重的问题,本项目在传统的浮选工艺中进行了“药剂调节”和“粒度调节”两大方面的理论及新工艺研究。
本项目首次将物理化学、表面胶体化学和水动力学,特别是紊流力学统一在一个细粒浮选体系中,系统地研究颗粒间凝聚、分散及浮选行为,提出了“粗粒效应-载体浮选理论”,确定了颗粒群相互作用方式,及粗粒的“载体-中介-助凝作用”,并用旋涡微尺度、颗粒雷诺数及紊流裂解频率作为模型表征参数,从理论研究得出产生粗粒效应的最佳级配关系。根据理论成果,提出了一个根本有别于常规浮选的微细粒浮选新概念,建立了细粒间相互作用新理论体系,确定了矿粒间的选择性凝聚与界面疏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矿粒间的选择性分散与界面水化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矿粒间凝聚、分散速率与界面流体动力学相互作用的关系。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本项目开发的细粒浮选新技术是在常规浮选设备条件下,利用浮选体系中同类矿粒的粗粒效应与载体作用,实现细粒矿物的浮选回收,具有创新性。开发的流程和工艺适应硫化矿、氧化矿和硫化-氧化混合矿、细粒硫化铜矿和细粒钛铁矿等不同的复杂细粒矿物资源,生产指标与国内外同类矿物的浮选生产指标比较,处于领先水平。
这一新开发出的技术解决了复杂铅锌硫化矿细泥、锡石细泥和细粒硫化-氧化混合矿、细粒硫化铜矿和细粒钛铁矿的浮选分离的难题,使得矿物浮选分离的选择性提高。该技术具有流程简单、药剂用量少、分选指标高、稳定性高的特点。
目前,新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在广东凡口铅锌矿、广西高峰矿业公司、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江西德兴铜矿和攀枝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钛业公司推广使用并稳定运行,2001年1月到2003年12月,三年累计新增经济效益3.21亿元。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于1999年4月设立,主要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组织。奖项分为一等奖、二等奖2个等级。每年评审一次,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