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预测]民间游资炒高钢价值得关注

2005年03月23日 12:34 58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分析预测]民间游资炒高钢价值得关注   许多人都把目前钢材涨价的原因归结为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一位做了10多年钢材生意的业内人士表示,国际市场铁矿石要到4月1号才调价,而这一轮涨价足足提前了一个月,因为有大资金提前在炒作。    多位钢材贸易商都暗中承认,目前钢材市场的囤积炒作已经非常普遍,市场价格已并非完全由钢材成本和实际需求所主导。    湖南省内屈指可数的某大型钢材流通企业的负责人指出,3月份这次钢材涨价,中小企业大量囤货起了助涨作用,市场月初销出去的钢材大约有40%被中小中间商囤积了。目前钢价平稳了好多,这是因为囤货走得差不多了,大部分投机资金已经暂时套现,目前长沙钢材的社会库存应该是到了合理的位置。    一位参与了本次钢价炒作的民营贸易商私下说,这一波行情已经做完,因为他们认为目前的钢价水平已经透支。再买入已经有风险,所以就开始抛货。相当部分的业内人士认为铁矿石涨价的消息事实上成了钢厂提价和投机资金炒作钢价的幌子。    建材从月初的均价每吨3600元最高涨到了4100元,涨了近500元;板材从月初的每吨4800元涨到了现在的5500多元,涨了700多元。根据专家计算,铁矿石上涨71.5%将导致吨钢成本大约上升250元,再加上焦炭等其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吨钢成本大约总共要上升310元,成本提升的比例比现在的价格涨幅低了至少25%。更何况,业内人士都明白大型钢铁企业都有原料储备,且批量采购的基价是有变化的,并非媒体所报道的钢厂陷入完全被动。由此可见,钢价骤涨的成本推动说并不能让人信服。    业内人士认为,铁矿石涨价其实并不是这轮钢材涨价的真实原因,这只能说是一个吸引了大批民间资金短时间购进钢材进行囤积的导火索。当然,除了市场囤积推高价格之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过年期间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放假,且今年放假时间较长,节后集中采购增加了需求,另外钢厂提价也是一个原因。    业内人士估计长沙少说也有上千家企业在做钢材贸易。这些民营中小企业中隐藏着大的资金,其中以从江浙来的老板资金实力最为雄厚。据了解,进入长沙钢材流通市场的资金分三类:一是湖南本省民营中小贸易企业自有资金,特点是从事钢材贸易时间比较长,一般情况下都有固定的客户,但看到市场机会时部分企业也会投机囤货参与炒作;第二类是近两年来从股市中抽出来的机构资金,另外从房地产投机中退出的资金也部分进入了钢材流通市场,这一类的资金以来自江浙地区的民间资金最为强大,来自广东的资金也占了一部分,但远不及江浙商人的实力;第三类是银行资金,部分企业在预测钢材价格行情要来之前从银行申请流动贷款大量囤积钢材,出手获利后再归还银行贷款。    一位长期观察虚拟市场和现货市场资金流向的企业家认为,由于股市长期低靡,以前进入股市的大资金退出后,这几年都在寻找新的投资场所,有很大部分进入了现货市场,先是房地产,在受到政策制约后,有一部分流入了生产资料市场,比如钢材、铜、煤炭等要素市场,这些生产资料价格这几年涨得这么猛,在成本推动和需求增加等主要原因之外,投机资金的炒作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上月底宝钢集团与海外铁矿石提供商的价格谈判尘埃落定后,建筑钢材价格曾以每天10元左右的速度不断下跌,从3月1日开始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连续飙升将近一周,短暂平稳后又继续向上。这样怪异的走势很难从成本和需求上解释清楚。    如果把近两年来钢材价格的波动以图表来表现的话,会发现钢材价格竟然如同股票K线图般上窜下跳。以建材为例,2002年4季度从均价2300元/吨左右拉升,最高突破了4000元/吨,去年五月初又回落到了2800元/吨,一个月后又拉到了3500元/吨,回落之后,目前又向着4000元/吨的大关盘旋而来。    钢材贸易人士认为,做钢铁贸易必须要像做股票一样机灵,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政策面、资金面、时机、甚至是天气,因为天气不好会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开工率,不能大意是因为市场资金会抓住上述因素的变化大做文章,从而制造价格波动从中获利。在钢材贸易方面,资金越大获利的比例越大,操作得好,一波行情最多能赚到80%的利润。    多位建筑施工企业人士都对钢材价格的过度波动感到头疼。由于无法判断准确的采购时机,常常买在钢价的高点,采购成本难以控制。一位研究人士表示,这两年在有色金属流通领域、房地产二级市场等热门行业突然多了许多资金,这部分新增资金相当部分是从股市抽出来的,因此一般都有很强的投机性,国家应该跟踪研究一下近年的民间资金流向,并出台政策把从虚拟市场出来的资金进行合理引导,继续让其放任自流的话将会对现货市场产生越来越大的冲击,最终导致价格失真、市场混乱、风险集中。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