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论]四川天元:基金持多显得被动

2005年03月15日 15:59 69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分析评论]四川天元:基金持多显得被动 目前的金属价格靠的是基金大量的资本注入,建立庞大的多头部位来维系脆弱不堪的所谓上涨趋势的,虽然从技术面出发许多图表分析师预期铜价能涨到3700美元甚至看高至4000。但是由于目前推高价格靠的纯粹是投机性的基金买盘,价格的上涨得不到来自供需平衡方面的具有中长线意义的买盘的跟进,任何技术阻力位被突破的过程中所能击出的止损单根据不足以抵挡逢高抛空的专业性抛空。因此基金的持续增仓最终将会陷入被动的局面。 当然从现货供应紧张的角度来看,消费者的退场观望被认为是一种不识事务的举动,但是正是这种不识事务使盘面缺少有生命力的价格推动力。基金可以一日得不到消费性买盘的支撑,但是决不可以在价格已经超过历史背景下的高位上10日内也看不到消费商的买盘,而铜价给生产商创下的暴利使生产商总是成为当前价格每一次创出新高时最积极的抛空者。从基金对3150-70关键阻力位突破后通过不断地扩大其多头部位所取得的效果来看,上方的130美元来自不易,它使基金的持仓量至少在与历史现实的比较中显得力不从心。庞大的建仓成本使任何价格的回撤都将使基金陷入十分被动的状态。按照目前的持仓规模,铜价即使在跌破3170美元的情况下,也平不掉太多的多头持仓,这是价格孕育暴跌风险的根本所在。 最近铜价出现了宽幅震荡,但是在3170至3300区间内的震荡并不是一种相对前期基金建多的有效调整,总持仓量有增无减是基金所持有的多头部位脱不了手的关键所在。经过基金从2003年以来建多的整个交易过程来看,也许有人认为,在2003年10月基金所持有的净多比现在还要大,价格随后不也照样在基金不断减仓的过程中出现了价格的趋势性上涨吗?笔者认为这种比较是十分幼稚的,目前的价格所处在位置能与1800美元相比吗,目前的消费能和当时相比吗,关键是目前的价位上有消费商愿意去锁定远期价格吗,目前的价位上生产商会再去回补暴利下的远期保值空头吗?人们常说基金在底部和顶部上都炒作得很糟,最终的转势过程都是以基金反手转向炒作为结局的。结论很简单,因为基金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之后不能获利而退。眼下基金能顺利地获利平仓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基金目前的炒作手法无非以下几种: 首先是来自热钱的与汇率的对冲,针对技术面的逐高价格,而从CTA基金的炒作手法来看,有许多都是买近抛远。所谓买近是买入三个月期,抛远是抛出相对冷钱基金的很远期合约。买近是指三个月期合约,当其接近现货期后必然有一个多头平仓的过程,而抛远是针对冷钱基金的远期买入的一种对冲当前风险的炒作手法。而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基金其实也持有相当大量的空头部位。而汇率对冲的炒作显然已经不是当初铜价在1800美元至2200美元区间内,美元还没有暴贬时的规模。这部份基金在近期随着汇率的波动造成了价格的极大的震荡。 其次是冷钱基金相对指数的远期建多,这部份基金主要靠迁仓收益获取长期稳定的收益,而目前合约间的差价结构是这种炒作手法得以维系的根本,因此铜价的最终转势伴随着差价结构的变化的话,这部份基金的做市方向将最终改变,甚至最终退场。 而最为根本的是,做指数或一篮子买入的基金主要取决于总体商品指数的预期走势,是否最终与实际期货合约价格之间是否能形成一致的走势,如果买入指数,最终商品合约的价格也是涨的,这部份来自指数的基金多头会在随后持有实际的期货多头部位。但是在现是的商品期货合约交易中这部份买盘是不能体现其实际作用的。 从实际的技术走向来看,短期的盘整状态并没有解决基金多头获利退场的问题,基金在当前的交易机制下不可能顺利的平掉其持有的多头,而中至长期趋势总体上处于走平状态,而任何价格的回撤在影响基金多头的持仓成本的情况下仍然可能会引发大规模基金多头平仓条件下的暴跌,下方的主要支撑位在3100至3120一线,这一关键支撑区域代表着基金目前阶段的多头持仓成本(指热钱基金)。因此现阶段的任何调整在基金的多头持仓量得不到来自其它交易侧面的接应情况下,相对今后的价格上涨都可以理解为基金的自救行为,一旦价格的回撤幅度超越了基金的持仓成本,或者说基金竭力想将目前的调整维系在其所能忍受的持仓成本下,而市场的换手率不充分的情况下,基金始终开拓不了一种使其顺利退场的环境的话,价格进一步上涨的能量就注定是衰竭型的。这种情况下,铜价走出的任何一个形同虚设的所谓“新高”都是抛空的机会。最终必然会出现基金的失望性多头平仓。 交易策略:按照现有基金的持多规模和调整在狭窄的3150至3280之间不可能达到充分状态来看,短期内在3250上方的任何抛空都是安全的。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