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看盘]中州期货3月4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2005年03月04日 9:51
51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中州期货3月4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金属早评:上海铜高开回落伦敦小幅回升
核心观点:沪铜仍有继续上探的要求
操作建议:适量持有多单,或少量逢低吸纳。
上海期铜3月3日出现高开回落的走势,早盘价格中幅高开后即遭受抛压而振荡回落,收盘时各主力合约仍有200-300元不等的涨幅。盘中成交比较清淡,总成交量88472手,较2日(129120)略有减少,总持仓223260手,较2日(223760手)减仓508手。
主力0505合约30940元高开,其后振荡回落,最高30940元,最低30580元,收盘于30620元,涨290元,成交59456手,持仓量82394手,减仓362手。现货月0503合约以31850元报收,涨150元。
沪铜市场表现出相对疲弱的走势,早盘的高开主要受到隔夜伦敦铜小幅回升的影响,但早盘的高开并没有给多头人气带来多大的带动,受空头的打压价格振荡回落,成交量的低迷和持仓量的稳定显示市场的谨慎心态。近期合约空头的继续减仓,0503、0504、0505合约分别减仓466手、1570手和362手,现货月0503的持仓量(22156手/55390吨)仅略高于上期所库存总量(44225吨), 0503合约后市挤空的要求减弱,远期合约持仓继续增加近1890手。
现货市场,上海有色金市场属铜3月3日现货价格出现小幅回落,交易区间在31910-32050较2日涨180元,现货价格近期比较平稳。
据中国海关最新公布的中国2005年1月铜、铜合金、废铜和铜精矿进出口详细数据显示,精铜进口量是113,434吨,属于正常范围内,但是废铜进口量达342,359吨,年度同比增幅达60.9%,这对市场价格造成的压力是相当大的,另外铜精矿进口305,436吨,年度同比增幅达9.2%。这一方面表明中国的需求非常旺盛,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紧张状况得到缓解也令现货价格有所滞涨。
国际市场,伦敦铜3月3日也出现小幅上扬的走势。盘中市场的获利回吐的压力继续对铜价施压,而美元的反弹也令铜价感到压力,不过,尾盘受到多头买盘的支持再次回升到3200美元以上,场内交易终盘报3215美元,涨13美元,场外收至3205美元,成交量为47000多手的水平,持仓量较上交易日下降1800多手,为近190000手。
经济方面,美国公布的2月ISM非制造业指数由上月的59.2上升至59.8,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继续下降,美国四季度非农生产力也增长2.1%。在较为乐观的氛围中,铜价承受住了来自与期权有关的清算压力,继续在3200美圆附近震荡。
汇率市场欧央行继续维持利率不变,虽然欧元有所下跌,但幅度不大,对基本金属价格的影响也不大,目前欧元美元为1.3109的水平,跌0.0022美元。由于美国的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没有明显的改变,因此,我们可以预期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元仍会继续维持弱市。
库存方面, 3月3日LME库存报50575公吨,降200吨,COMEX库存3月3日报46636短吨,下降45短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周(25日)铜库存报44225吨。目前三大交易所的库存总量仅有13万吨多,仍处于较低水平对期货价格仍形成支持,但低库存的支持作用已被市场所消化,影响式微。
伦敦现货价格出现小幅上涨,报3348美元,较2日涨63美元;现货/三个月升水137美元,较2日涨5美元,现货升水近期比较平稳。
全球第三大铜生产商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公司2月16日表示,随着铜冶炼产能的增加,预计全球精铜供应短缺状况将在2006年得到缓解。菲尔普斯道奇公司的首席执行官Steven Whisler指出,商品价格仍有继续保持强劲的潜力,对铜来说尤其如此。现阶段供应紧张的局面仍然维持,供求关系短期内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因此,我们可以预期在第1季度里铜价仍会维持高位运行。传统上,每年的3、4月份都是消费最旺的季节,年内高点往往在这段时间里形成,对此我们应该有所关注。
技术上,伦敦铜再次上探3280美元一线的历史前高,但遇阻回落,目前出现高位振荡的强势调整走势。由于基本面方面仍未有实质性的改善,因此多头格局仍要延需一段时间,不过,高位振荡可能加剧。从形态上伦敦铜构成一个上涨楔形,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也需要一定的上涨时间,虽然时间和空间都不大了。国内由于正在开两会,市场资金高场观望的气氛非常浓厚。预计国内外铜价短期会维持目前的振荡走势,后市仍有继续上探的要求。投资者可适量持有多单,或少量逢低吸纳。(李静远)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