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搬迁]首钢2007年底将完成400万吨钢铁产能压缩

2005年03月01日 9:27 74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首钢搬迁]首钢2007年底将完成400万吨钢铁产能压缩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复,首钢将分阶段压缩北京地区钢铁生产能力,到2007年底完成压缩4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在北京石景山地区阶段性保留4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期间,为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暂保留2台烧结机、3座焦炉;确保2010年底北京石景山区冶炼、热轧能力全部停产,只保留首钢总部和研发体系以及不造成环境污染的销售、物流、三产等业务;争取2008年首钢北京石景山区涉钢系统完成搬迁,实现冶炼能力停产。   发展改革委的批复同时要求,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工业调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这一决定,不但使首钢搬迁有了载体,同时也将加快作为我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对此,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说,首钢计划2010年在曹妃甸地区建成一个具有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800万吨规模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   据首钢集团向记者介绍,首钢的搬迁过程绝不是许多人想像的,将现有生产设备逐一拆除,再“浩浩荡荡”搬到河北省曹妃甸重新组装,首钢的整个搬迁过程几乎不会出现这种“壮观”场面。整个过程将是首钢北京地区产能逐年削减,和曹妃甸现代化新厂逐年建设的“此消彼长”。首钢已经开始积极着手搬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时说,首钢的搬迁绝不是简单的转移,这是国家进行经济布局调整和结构调整的一个长期战略规划,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水平比较低下、经济结构不够合理、效率比较低下、资源消耗比较多状况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钢铁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由于历史成因,全国75家重点钢铁企业有20家建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有34家建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成为当地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尽快解决大城市钢铁企业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地钢铁企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和能否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些企业今后的发展都面临着环境制约、资源制约,也都面临未来有没有竞争能力的问题。   首钢地处北京市区,形势更加严峻。首钢1994年就超过了800万吨钢的规模,但品种主要是普通型线材,产品档次和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急需进行结构调整。但首钢若留在北京不可能再发展,必将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面临被淘汰的危险。结合搬迁,首钢可进行全面的结构调整;彻底改变产品结构落后的面貌。发展改革委认为,目前我国仅有宝钢一个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企业是不够的,而建设曹妃甸的“新首钢”也是结构调整的需要。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认为,结合首钢涉钢系统搬迁,以首钢为主,同时联合唐钢,吸收其他社会资金,在唐山曹妃甸新建一个具有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钢铁厂是合理的,这样有利于顺利实现首钢涉钢系统搬迁,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同时,对京津唐地区现有钢铁企业的治理整顿以及我国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都有推动作用,且不会增加钢铁总的生产能力。朱继民说,首钢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好这次大的经济布局调整,将会对其他城市的这些大型钢铁企业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