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看盘]中州期货2月3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2005年02月03日 9:32
55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中州期货2月3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金属早评:上海铜下探回升伦敦铜小幅回落
核心观点:沪铜继续高位振荡但整体仍维持强势
操作建议:可少量持有多单或逢低吸纳;节日理性持仓,注意资金管理。
上海期铜2月2日出现下探回升的走势,早盘时受隔夜伦敦铜出现中幅回落的带动小幅低开,但其后受到多头逢低支撑企稳回升,盘中价格波动幅度不大,收盘时各合约仅有小幅的跌幅。盘中成交比较清淡,总成交量103130手, 1日为102980手,总持仓238698手,减仓8744手。
主力0504合约29320元小幅高开,其后窄幅振荡,最高29470元,最低29250元,收盘于29460元,跌120元,成交59130手,持仓量110774手,增仓528手。现货月0502合约以31630元报收,跌70元。
从盘面来看,沪铜本日表现局部偏强的特征,隔夜外盘的低开仅引起国内小幅的低开,其后很快企稳回升,显然受到现货因素的支持。不过,由于春节长假临近的缘故,盘中交投不很活跃,近期合约0502、0503合约均出现大幅的减仓,显示部分投资者退场观望的心理。现货供应紧张的局面令多头仍占据优势。
现货价格出现2月2日稳中有升,上海长江市场2月2日的现货铜价在32170-32370元,较1日跌370,现货升水为500-700元,1日也为850—1050元,现货升水有所缩窄,但仍然维持较高的水平。国内铜价达到32000-33000元/吨以上的过高价位也会抑制消费需求,也会导致国内企业储备春节后所需原料的时间大为推后,这也是现货价格略有回落和升水缩窄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有可能会导致春节后供应继续紧张。
国际市场,伦敦铜2月2日出现小幅回落,主要受库存出现小幅增加的带动,继而引发多头的获利回吐,最终场内铜价收盘于3042美元,较前一交易日回落40美元,场外收在3045美元。
伦敦现货价格报3226美元,较前一交易日跌17美元;现货/三个月升水169美元,较2日跌2美元,现货升水仍继续维持较高的水平显示供应非常紧张的状况仍未有太大的改善。
库存方面, 2月2日LME库存报48025公吨,增1675公吨,COMEX库存2日报45817短吨,没有变化,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周(28日)铜库存报19463吨,降9884吨。目前三大交易所的库存的总量仅有11万吨,较年初水平下降87%,库存的较低水平对期货价格明显形成支撑。
经济方面,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2月3日一致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由2.25%调高至2.5%。在会后声明中,美联储重申经济成长放缓和物价上升的风险平衡,并称认为其能够继续以“逐步有序”的步伐升息。美联储称货币政策仍就宽松,未来可逐步上调。由于该利率调升决定与市场预期一致,因此在该消息公布后,美元仅温和上扬。欧元对美元收在1.3036,回落18个点,对金属市场还是带来一定的压力。分析师认为在3月和5月,FED还将会继续调高利率,显然在美联邦基金利率不断调升的情况下,美元内在价值正在逐渐增加,这将支撑美元逐步脱离弱势。不过,目前美元仍维持窄幅波动,没有明显的方向。
金属市场,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称,至2008年全球铜矿年产能将达到1,890万吨,较去年10月时的预估值高出约30万吨。ICSG在1月铜矿及铜厂报告中称,2008年时铜矿产能将较2004年水准高出约320万吨。ICSG还修正了原先10月报告中2005和2008年的冶炼产能预估值,分别上调了12.9万吨和27.9万吨。ICSG预期全球精炼产能在2004-2008年间将增加280万吨。显然,全球冶炼产能增加的压力会逐渐显现出来。荷兰银行预计,2005年中国铜用量增长将会达到9%而至360万吨,而2004年中国铜用量增长达到了12%而至330万吨。2004年,全球铜供应缺口大约为75万吨,而2005年全球铜供应缺口将会缩窄,这必将导致价格的回落。不过,现阶段供应仍很紧张,供求关系短期内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因此,我们可以预期在第1季度里铜价仍会维持高位运行。
技术上,伦敦铜和沪铜都处于高位振荡的走势,基本面因素决定了铜价仍为强势格局。沪铜走势要比伦敦铜更为强劲,显然受到春节因素的影响。预计沪铜短期会延续高位振荡,但多头格局会延续到春节之后。投资者可少量持有多单或逢低吸纳;节日理性持仓,注意资金管理。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