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看盘]津投期货1月31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2005年01月31日 9:42 48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津投期货1月31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 外盘行情评述   上周LME铜在3060附近得到了强力支撑,尽管最低探到3022.5美金,一周行情以强势整理为主,从形态上构筑平台,窄幅波动,中继特征明显,价格趋势看高一波。   上周市场行为可以用两难来解释,其一,多头继续大幅增仓买入难;其二、空头大幅抛空,时机未到,难以大幅抛压。金属行情处于两难境地,笔者认为深层次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这波行情上涨主要受到现货紧张以及消费买盘的支持,另外就是弱势美圆因素。伦敦金属交易所,Commex,上海期货交易所三家累积库存12万吨多一点, 而且临近春节,进入中国传统的消费商年前备货时间段,又使得现货紧张气氛增加,铜现货升水达到167美金是一个客观的说明。受美国贸易赤字短期相对减少以及美国经济数据利好,预期美国政府继续加息预期影响,美圆近期整理迹象明显,许多外汇投资者相信美圆05年不会象04年那样继续大幅贬值,欧元对美圆仍有上涨趋势,从日K线形态看,美圆仍属于利空,对金属价格具有利多支持。   最近,基金的行为仍然以基本面为主,继续持有净多单。   新近公布的基金持仓仍以净多为主,与1月18日23417张多单相比,1月25号增加到27127张;而空头由5836张增加到7249张。总体来看,多单/空头头寸都有所增加,而净多单由17581张增加到19880张,说明基金看涨预期进一步加强,对于价格上涨空间仍然有信心。如果基金继续不断增持多头头寸,不排除铜价格继续上涨。      上周美国公布的经济指标整体较好。   纽约1月28日消息:美国经济周期研究所(ECRI)周五公布的报告显示,1月21日当周领先指标下滑,民间独立预测机构ECRI称,1月21日当周领先指标微跌至133.2,前周为133.3.   ECRI主管阿楚坦(Lakshman Achuthan)称,“虽然领先指标成长率有所下降,但仍高於2004年10月所及的低点,表明美国经济仍将持续增长.“   华盛顿1月28日消息:美国商务部周五公布,第四季实质国内生产总值(GDP)初估值为成长3.1%,第三季为成长4.0%.第四季GDP隐性平减指数成长2.0%,第三季为成长1.4%.2004年全年实质GDP成长4.4%,为1999年以来最高.   纽约1月25日消息:美国经济谘商会周二公布,美国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3.4,前月从初值102.3上修至102.7.   美国12月耐久财(耐用品)订单上升0.6%      路透华盛顿1月27日电---美国商务部周四公布,美国12月耐久财(耐用品)订单上升0.6%,11月修正为成长1.8%,原为成长1.4%.   分析师原预估美国12月耐久财订单成长0.5%;12月扣除运输的耐久财订单成长1.0%,扣除国防的耐久财订单成长0.8%.   1月28日长江有色现货平水铜升水仍然维持900元/吨,但事实上,由于买盘的稀少,上海现货市场的升水要略低100-200元/吨,至750-800元吨(平水铜)。另外,由于近几日LME现货升水的走高,进口亏损再次回升到1000元/吨以上。   由于本周的现货升水一直保持在高位,使得SHFE库存大幅减少近1万吨,库存数量降至2万吨以上的水平,这对空头应该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打击,毕竟如此之低的库存量对空头来说风险是相当大的。   ◆ 拐点交易系统结论   利用数量统计拐点模型分析表明:采取样本数据范围为03年7月23日-05年1月28日伦敦铜日线收盘价数据,共347个数据样本。利用实际价格数据对上期系统结论进行修正,结论表明:伦敦铜日线重新面临一轮涨势,突破前期高点概率较大。      ◆ 综合结论   现货紧张、库存持续下降是目前基本金属价格高位不跌的主要原因。此外美国经济指标向好,也表明经济发展依然强劲。沪铜现货与伦敦仍然存在近1000元的价差使得沪铜套利多头立场坚定。拐点交易系统结论:突破区间整理,向上突破。上海库存的继续下降,多头挤空的持续是价格继续上涨动力。      ◆ 操作建议:   适当持有近月合约多单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