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宝钢、鞍钢五大钢铁企业确立2005年发展目标

2005年01月26日 16:39 89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行业动态]宝钢、鞍钢五大钢铁企业确立2005年发展目标 《中国工业报》刊登文章,对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包钢等钢铁龙头企业2005年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进行了报道。   宝钢:适度多元化   2005年宝钢将继续延伸产业链,并拓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据了解,目前宝钢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已正式启动。内容包括与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厂商开展技术和商务交流,并开始筹划在芜湖、重庆等地建立钢制车轮生产基地。与江淮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华晨金杯等汽车制造企业的车体合作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与加拿大一家公司在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生产上的合作项目也进入商务和技术谈判阶段。   在宝钢的战略规划中,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是其钢铁主业之外“适度相关多元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宝钢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将以车轮、车体、动力传动系统和汽车底盘系统的生产和供应为核心,计划至2010年,汽车零部件的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届时,宝钢将成为一个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拥有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及规模化制造体系、国际化营销网络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和供应商。   鞍钢:完成整体上市重组本钢   2004年股市的最后一个交易日,鞍钢新轧钢公司公告:已与母公司鞍钢集团签订收购协议,拟收购鞍钢集团所持有的鞍钢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收购股权的资金将采用大比例配股加定向增发的创新模式来完成,预计筹集资金额将达到180亿元人民币。   业界人士认为,此举表明鞍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工作已迈出实质性一步,预计今年鞍钢将实现整体上市。   据了解,鞍钢集团正在加快企业改革和发展步伐,推进钢铁主业重组,全力打造主业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钢铁企业。今后几年,国资委将力推鞍钢集团、本溪钢铁集团的联合组建工作。这两家企业联合后将组建成年产钢3000万吨级的中国钢铁“航母”,占据辽宁省钢产量三分之二以上。重组后的企业将形成以钢铁为主体、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产权结构合理、投资主体多元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武钢:欲在高档汽车板领域叫板宝钢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与鄂城钢铁集团联合重组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湖北省国资委和武汉钢铁集团联合向国务院国资委上报的这两个企业联合重组方案已获批准。目前鄂城钢铁集团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   完成联合重组后,武钢将稳步加强自己的优势产品生产,2005年将投产新增生产能力46万吨的第二硅钢厂,投产后硅钢片生产能力将达108万吨,预计将占国内产能的四分之一以上;建设中的215万吨规模的二冷轧将与二热轧配套,使武钢在高档次汽车板生产领域具有与宝钢叫板的实力。   武钢2005年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技术改造,完善规范母子公司体制,继续推进辅业改制和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改革。全年的发展目标是生产铁975万吨、钢1030万吨、钢材920万吨;预期实现销售收入445亿元,实现利润70亿元;降成本费用7亿元。   首钢:“一业三地”新格局全面启动   首钢集团上报国务院的搬迁方案要求:首钢集团在2012年前将有污染的炼钢项目全部搬出首都。根据这一方案,目前首钢已形成“一业三地”的发展格局。   首钢总经理王青海在安排2005年重点工作时说,为适应新的发展格局,2005年集团要全力以赴抓好钢铁主业结构调整及新格局重点工程建设。   据王青海介绍,首钢秦皇岛钢铁公司和迁安钢铁公司一期工程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目前首秦公司和迁钢公司二期工程已开始启动。   按照首钢2005年的发展规划,迁钢二期工程将于今年4月投入建设。2160热连轧机工程将于今年3月开始打桩,5月开始厂房和设备基础施工,12月具备设备安装条件,2006年12月出第一卷产品。   迁钢二期炼铁、炼钢、公辅系统将于今年3月份开始土建施工,2006年11月底投产。首秦二期工程总工期按2005年12月板坯连铸热试出坯进行安排。   抓紧推进曹妃甸钢铁项目。2005年,首钢要完成围海造地的设计、勘探及施工,开展项目可研、环评、地质勘探及项目评估等前期工作。其他结构调整项目以及节能、环保项目都要确保按计划进度建设和投产。   包钢:为年产千万吨钢奠定基础   2004年,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产铁532.33万吨、产钢543.08万吨,公司钢产量首次超过了铁产量,以有限的资源创造了最大的经济效益。   2005年,包钢将紧紧围绕实现700万吨钢的目标,抓住国际国内和地方经济继续增长、钢材市场保持稳定的有利时机,努力克服资源紧张、原燃料涨价、设备压力大等不利条件,全面激活人的活力,深入挖掘生产经营潜力,努力实现700万吨铁、钢目标,进一步做大销售收入,增加利润。   同时,公司将全面启动1000万吨钢目标的前期工作,不遗余力地为实现打造新包钢的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