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析]积极发展短缺性有色资源供应战略
2005年01月26日 9:13
78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动态分析]积极发展短缺性有色资源供应战略
目前,我国对短缺性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还没有建立严格公认的界定指标。但是,只要提到我国的短缺性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人们就会很快地想到铜、钴及铝土矿之类的矿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国内资源供应严重短缺,根本无法满足目前及将来的消费需求,如铜、钴等矿产;即使是有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由于资源质量很差而缺乏市场竞争力,如铝土矿,进而导致资源供应短缺,需要大量进口,且这种现象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对外依存度还会继续升级。可见,符合这些特点的所有有色金属矿产都应列入短缺性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行列。
有色金属是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性材料。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也正处于旺盛时期,而国内短缺性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又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日益成为制约我国有色工业产业发展的“瓶颈”。所以,及时加强资源供需态势分析,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构建我国短缺性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供应战略已迫在眉睫。
虽然短缺性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供应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但无论如何都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靠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加大对地质勘查的支持。几十年的地质工作经验表明,只要加强地质勘查工作,资源的数量就会增加。我国还有许多尚未做深入地质勘查的地区,就是已开发的矿区,其深部、边部也有找矿可能。所以,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利用找矿新理论新方法,寻找更多矿源,是解决我国大部分短缺性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供应不足的首选措施。
合理利用资源。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就会少一点,因此,珍惜和合理使用资源显得十分重要。有关方面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规范矿业秩序,制止乱挖滥采;合理规划资源利用总量和开发力度;加强科学研究与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已探明的资源开发利用一定要慎之又慎,对暂不具备开发条件或者利用价值尚不能充分显示的资源应将其保存起来,留给后人、留给社会,待日后条件成熟时再利用。千万不能贪一时小利而浪费和破坏本来就非常短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开发和利用海外资源。有色金属矿产品是国际贸易的重要资源性商品,受自然地理等条件的限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建立完全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产供应体系。目前,我国许多短缺的有色矿产资源(如铜、铝等),从储量总量上讲并不短缺,而且目前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品需求增长不快,矿产品价格也不高,这为我国进入国际市场,参与海外资源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可能性。国家应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国际经营和开发,不断增加短缺性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海外资源利用率。
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支持现有矿山的改革和发展。目前,大部分有色金属矿山普遍都存在着后备资源不足、社会负担重、机制不灵活、经营困难、经济效益差等问题。为此,建议国家对矿山企业实施特殊的财税政策,支持矿山企业剥离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社会负担;改善增值税计征办法、改革折旧制度和成本核算办法等,从而不断增强矿山企业自我发展资金的积累能力,使得矿山企业有能力加强自我地质找矿力度,为矿山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重视再生金属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我国有色金属消费水平的提高,可再生利用的有色金属蓄存量也在不断地加大。利用好这些有色金属再生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鉴于我国铜、铝等有色矿产资源非常短缺,而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又具有再生利用性能好的特征。因此,要努力做好再生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重点是要抓好废旧有色金属有效回收系统的建立和大力支持有色金属再生利用的技术开发工作。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singgou.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